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五个重要”对临港新片区有多重要? “金凤凰”展翅飞更高 新片区周岁:路线图和任务书来了
第4/5版:新片区奋进这一年 2020-08-20

“金凤凰”展翅飞更高

写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一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杨欢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上海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正飞出一只举世瞩目的“金凤凰”。

今天,滴水湖上清风徐来,迎来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一周年的好日子。一年来,在这片近1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临港人使命在肩、奋楫前行,将殷殷嘱托化为一项项行动举措。且看这只“金凤凰”如何“亮翅”,飞出中国改革开放、新发展格局的新高度。

制度高地:打通发展的“任督二脉”

昨天下午,中国第一座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自动化晶圆制造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临港新片区,项目拟投资120亿元人民币。

令人惊叹的不仅是又一个“大咖”落户,还有再次刷新的“临港速度”。“120亿元的投资级别,我们只用了两个半小时就拍板定下来。所有的政策、合同、条约当场达成一致,这里的政府工作效率高、产业政策好、发展前景好,我们没有理由不选临港新片区!”闻天下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政表示。

刚刚满周岁的临港新片区,已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长手册”;一出生就拿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劲头,跑出了加速度、提升了活跃度、打出了显示度。截至目前,从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高端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共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2713.63亿元。也就是说,在临港,几乎平均一天签约一个项目的节奏,其中还包括疫情的“暂停期”。

简单的几个数字背后,彰显着新片区群贤毕至、热火朝天的发展热度,蕴藏着新片区打通“任督二脉”的“通关宝典”。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要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这意味着上海新片区不是简单扩区,更不是原先制度的简单平移,差别化试验、加大风险压力测试等一项项制度创新,令人瞩目。

“请人家到家里吃饭,没准备几个‘招牌菜’,人家能来吗?在国际资本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临港要搞差异化的探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表示,新片区的制度和政策创新,必须打破现有自贸试验区的既成思维,借鉴全球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自贸区的既有经验,把新片区建设成为“全方位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地、重要枢纽、重要跳板、重要通道和重要试验田。

金融创新,在“招牌菜”中不可或缺。8月6日,临港集团通过临港新片区首单跨境资金池,成功引入境外融资资金1亿美元,宣告跨境资金池境内外联通的桥梁“开通”。有了成功的“第一单”,相信未来在跨境资金池的“越海大桥”上,有望呈现“车水马龙”的盛景;川流不息的“金融高架桥”,将联动起境内外资本市场与产业资源,提升临港新片区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今天,有“升级版陆家嘴”之称的滴水湖金融湾项目正式启动,5年内,一个直径150米的巨型“荣耀之环”将出现在滴水湖畔。未来,一个集跨境金融、国际贸易、数字经济和国际人才服务的产业高地将在这里诞生,各种“金领”云集的现代化新城将熠熠生辉。

人才高地:创建国际人才服务港

“高收入并不是吸引我来临港的理由,我是为圆梦而来的,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机遇。”正值45岁的“不惑之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讯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博士王亮,做了一个连家人都“看不懂”的决定:从市中心的企业离职,降薪跳槽到临港新片区。

2019年12月,临港新片区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5名聘任制公务员。今年6月,王亮成为第一批通过公开聘任上岗的公务员之一,担任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智慧城市研究员;从此天天横穿上海上下班,预计一年车程便能绕地球一周。如今,他参与的临港新片区“一网统管”平台已经正式启动建设。“看着规划的图纸一步步成为现实,这种成就感是其他难以企及的。”

在临港,“绕地球”的大有人在,有的被新片区吸引而来,有的则深耕多年。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小丽,亲身参与了上海电气临港基地从无到有的建设,见证了临港从滩涂泥地到智造新城的崛起。15年来,家住浦西市中心的她,上下班开车行驶里程近6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但她说,“来临港是青春不悔的选择”,新片区更是给了她对远方的无限憧憬。

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后,伴随着各项政策的相继推出,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端制造项目纷至沓来,人才成为这座“未来之城”最亟需的第一资源,巨大的人才缺口让新片区求贤若渴。

为吸引优秀人才集聚,临港新片区首次提出: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在新片区工作两年以上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更是由7年缩短为3年。此举不但“引爆”了人才圈,也给企业吃了“定心丸”。

8月18日上午,以“智慧型管理、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建设目标的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举行开港仪式。创建国际人才服务港,就是为了在人才服务中体现“临港温度”,更好地将临港新片区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将这里打造为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战略高地:发挥双循环枢纽作用

去年,在临港新片区揭牌仪式上,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曾被记者团团围住,她信心满满地表示,新片区成立后对特斯拉有诸多利好,新片区有足够的格局能够承载特斯拉的梦想。

转眼一年,这样的“信心满满”就有了“真金白银”的注脚。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之后,特斯拉上海临港超级工厂体验中心于今年7月开业,这是临港新片区首家特斯拉门店,距离超级工厂仅15分钟车程。

今年以来,特斯拉产销业绩亮眼:新车销量持续增长;公司市值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尝到中国市场“甜头”的特斯拉,将加快上海超级工厂二期建设,加速推进研发创新中心落地,引入更多适应中国市场和需求的新车型、新项目。

随着临港新片区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新片区和企业“相互成就”的“佳话”不断发生。今年7月,总投资约75亿元的蓝湾进平新能源项目在新片区开工。韩国进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载镛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表达自己的兴奋:项目2月签约,进度却丝毫不受疫情影响;仅4个月后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比特斯拉还快1个月。“这样的速度,在别处闻所未闻!”

一片滩涂之地,一张白纸,无限想象空间……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新冠疫情的考验中,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临港新片区临危受命,接过了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一棒”。如何危中寻机、破冰前行,持续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备受世人关注。

“从外高桥到临港的‘自贸区弧’,其实是中央对上海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条上海东南沿海的‘自贸区弧’,将成为中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前沿基地,也将是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编制智库专家赵晓雷表示,“开放”本就是临港新片区与生俱来的基因。在坚持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临港应实施有效的“双循环”发展策略,发挥制度政策优势,先行先试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嵌入合作为纽带的“区域内循环代工产业示范园区”。

伟大的时代呼唤“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变革,一岁就风华正茂的临港重任在肩,被寄予了无限期待,一串数字为人们依稀勾勒出临港明天的“模样”:

■加快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

■未来3年,新片区对全市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至少达到1/3以上,成为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增长极。

■未来3年,临港新片区力争新增产业签约4000亿元,完成产业投资1500亿元,占全市比重1/3以上。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争做全国最好标杆。一个响当当的临港品牌,一个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样板间,一片寸土寸金之地飞出的“金凤凰”,将在这里炼成,从这里光芒四射!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