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用城市新样本致敬美好生活
第23版:创见 2020-08-26
突破时空限制,全城艺动造就设计无界非常体验——

用城市新样本致敬美好生活

“治愈系”艺术集装箱魔盒

◆“非常花园”手绘设计稿

◆2020上海设计周

用废旧材料再设计创作的公共艺术装置“艺树”

“品慰”艺术泡泡屋

◆“非常设计号”车厢

蓝硕太空魔球

艺术衍生品“阿宝和囡囡”(Abao&Nuano)

久光步行街门头效果图

◆琳恩

疫情一度让全球几乎所有的重要设计展览陷入停摆状态,重新思考设计本身及其展现方式,成为数月以来设计行业的重要命题。厚积薄发,如今“暂停键”的弹簧已经失灵,全球设计展览的大幕在众人的翘首企盼中终于重启。

作为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预热活动,第9届上海设计周以“轻盈活泼”之姿迈出了不同寻常的一步,彰显出独特的海派创新智慧。 ——编者

近日启幕的上海设计周,担起了全球重磅设计展览重启首发开场的重责。始于2011年,一年一度的上海设计周,对于申城的设计师、创意工作者,以及为数众多的设计爱好者而言,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创意狂欢。以“设计重构 相融共生”为主题,用创新模式打造的“城市设计共同体”项目,这场展览首次走出主展场上海展览中心,打破空间的界限,走向商圈、街区和交通枢纽等公共空间,将艺术与设计融入生活场景,重新定义城市、空间、商业和人文,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与设计对话。与此同时,展览突破了往届3天主场展览的短期时限,以持续3个月的线上线下“设计共同体”城市艺动联展,致敬带来美好生活的“大设计”,触发链接城市艺术共同体的始发键。

之前,米兰国际设计周就因为展览期间的全城联动,处处都有设计展而蜚声全球,成为设计领域的展览标杆。现在,“后起之秀”上海设计周打破传统展览的重重限制和壁垒,在突破与创新的路上一往无前,通过新展厅模式,围绕健康设计、绿色设计、智慧设计和免疫力设计为方向,传递友善和谐的价值观,促进疫后的生存模式、产业格局、社会关系和治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和转型。

“如果,等不到我们想要的世界,那么,我们就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属于“设计之都”上海的创意创新时代正在到来。

城市是设计的“沉浸特展馆”

在“设计之都”上海,设计的力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在衣食住行之间,在每次的驻足凝视之中,设计和创新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写着城市生活的步调。

本届设计周更是如此。作为设计师、文创人耕耘公共艺术的重要阵地、设计创意的展示窗口,申城地铁早已改头换面,打破壁画装饰的单一模式,不少地铁站犹如小型公共艺术馆。而在设计周期间,人们步入10号线“非常设计号”车厢,浓浓的艺术设计气息更是扑面而来。

为将穿梭于城市之间的“非常设计号”车厢打造成移动的沉浸式特展场馆,主办方早在2月就开启“非常征集”活动,他们从近4000件的优秀作品中进行近乎严苛的筛选,融合在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产品和成果作为展示素材,通过不同车厢的主题化全景打造,让地铁车厢变身为当代艺术家、设计师及企业的优异视觉设计和摄影作品的展览平台。

一幅幅创意作品,讲述着人类不畏艰难,战胜病毒的信心、决心与智慧,为渡过难关之后的美好生活写下注脚。乘客在“非常设计号”中可以任意观摩、体验,并与作品进行互动,平凡的出行因此而变得妙趣横生,“未知”的惊喜挑逗着人们好奇的神经。这座满载爱与希望的“非常设计号专列”也被人们亲昵地称为移动的城市新地标。

不只是地铁车厢因设计升级换代,设计周还将以汽车为媒,通过与艺术、科技、文化等不同形式的跨界设计和时尚演绎,改造成具有艺术性、功能性和移动性的“非常直播车”创新公益传播模式。之前改造车因被称为“夜市经济”的助力神器名噪一时,设计周的“非常直播车”,其创意和立意比之更具城市潮新意,成为一座座传递设计美好体验的移动微型创意博物馆。

在移动展馆上大做文章的同时,主办方对推动设计师们再设计城市地标方面也不遗余力。静安区久光百货步行街已被“治愈系”艺术集装箱魔盒占据,变身为品质生活街区;芮欧百货的花园露台已成为融合花园、影视厅、艺术馆、音乐厅功能于一体,“五感”俱全的非常艺术客厅。从静安出发,下一站会去南京东路步行街、五角场,还是陆家嘴?设计造就的一切美好人文景观都让人期待。“非常设计”延伸的触角,撩动城市的每一个创意角落,商业设计和社会价值融合成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和米兰国际设计周相比,上海设计周的创意之潮已显露“后浪”澎湃之势。

跨界融合炼成“爱的良药”

将整个城市作为展览场馆,设计周不只用突破创新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任意门”,更是将跨界融合玩转得炉火纯青,非常时期的人们急需的治愈系“新物种”在这座多元化的城市不断横空出世。

地处静安区繁华地段的久光百货步行街是上海人再熟悉不过的商业地标了,而最近,这里更是变得“活泼”“温暖”。

作为沪上高品质艺术市集的商业新形态和城市新样本,“治愈系”艺术集装箱魔盒正在这条生活大街上发挥“爱的良药”之责。专注于3D数字展厅技术的数虎图像,用数字魔幻在集装箱营造“镜花水月”万花筒,在“眼见不以为真”的镜像中激发人们对不可思议的未知世界的探知欲望;而在“酷愈魔盒”之中,凭借AR技术的加持,每个人可以成为自己的设计师,设计专属的艺术单品,穿上亲手设计的T-shirt,以设计实践体验不同寻常的“治愈法则”;出身于上海的摩克设计主理人郭蔚(Kay Kuo)则与小说金宇澄的《繁花》共赴跨界之约,艺术衍生品“阿宝和囡囡”(Abao&Nuano),用市井的萌趣感诠释着“爱是最终治愈良药”的设计理念。

在这些治愈系“魔盒”之中,人们将亲眼见证用废旧材料再设计创作的公共艺术装置“艺树”、用环保材料再利用的“椅术”、美食跨界设计的“黑暗料理”香菜味冰激凌,以及限量国潮特礼和时尚盲盒年夜饭的颠覆组合、带来视听交融的震撼的穿越感蓝硕太空魔球。

设计周触角所及,处处都有颠覆与融合。逛完“非常治愈大街”,过条马路,芮欧百货5楼花园露台已被设计师改造为“五感”艺术客厅,除了罗奇堡的家居、斯坦威的钢琴、年代感满满的老相机的现场拍摄冲印,还有三个露森泡泡屋艺术空间,讲述着智慧聆听、健康律动和美好未来的故事。与自然咫尺之遥的花园场景中,精品音乐会、时尚跨界沙龙、美学品鉴活动、艺术拍卖会、非常直播室和慈善晚宴轮番上演,艺术和生活亲密拥抱,海派文化的优雅和包容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两处仅仅是设计周新玩法、新概念、新体验的一角。近年来,在设计周的大力推动之下,跨界设计早已不是稀有名词。在跨界融合的背后,是设计周在“上海文创五十条”的指引下,夯实上海作为国际化展览、创意的高地的引领作用,推动上海文创产业发展,以此构建产业融合和多层次品牌发展体系的大棋局。

如果爱是心灵治愈的良药,那么设计创新则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助力。

扶持“后浪”圆梦造梦

作为国际重磅设计展览,设计周在其公益性和扶植设计新人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的设计周,主办方与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设计有爱 落地有声——‘艺圆’艺术空间圆梦计划”,巧妙植入“魔盒”项目之中。进入魔盒艺术空间的观众只需扫二维码,即向云南、贵州和乡村的孩子们捐助1元钱,聚少成多,众人爱心汇集成的集装箱艺术学校,将圆这些孩子的艺术之梦。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携手华师大设计学院师生共创公益创艺小屋,让废旧材料焕发生机,以公共艺术的形式关注大学生就业创新之梦和乡村儿童艺术启蒙,也展现出“大设计”的人文关怀。

与此同时,旨在给万物加点“潮”的魔都国际创意节,则以年轻之名,鼓励“后浪”们自发自动打开“脑洞”,用古老非遗再造海派国潮,以东方传统混搭西方经典,用“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之创意理念,以及“快闪”的展出方式开启未来生活自造计划。年轻的冲劲,大胆的颠覆以及炫目的革新力量,将为上海创意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能量。

不仅如此,设计周还将2020“PRI2DE创造营”纳入其中。大赛以“设计有爱,落地有声”为口号,最终应用于香港兴业国际嘉兴五期叠墅样板房,呈现理想“家”的实景效果,助力青年设计师成长,全力赋能新生代设计力量,用设计重构“家”的未来。“非常云”线上平台+“非常设计”跨界创新特展&颁奖,也将为原创新生力量提供大展拳脚、展现才华的舞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持续9年的上海设计周,已然具备了国际顶尖设计展览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覆盖群体稳步扩大的格局,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潜质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或许,人们现在已经很难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设计周的内涵,因为它和这个世界一样,都在发展和变化。

对于大众而言,这样一个大气厚重又新意不断的国际设计周,为平凡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视角,一种不同以往的生活态度指导,让我们“零距离”见证设计创造新价值,重构新格局。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参与其中的造梦者和圆梦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