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向世界征集设计方案本报记者徐程摄
本报记者 杨洁 杨欢
开发者大会,一个饱含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词汇。科技公司的开发者大会是一场创新盛宴,总是吸引极客们趋之若鹜。而今,当“被开发”的主体是国家战略的试验田,又将演绎出多少激动人心的创新故事?
今天上午,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拉开帷幕。以“跨域一体,绿色共生”为主题,各路高手齐聚一堂,共同为这片“最江南”之地探索发展新路。
跨域一体
开发者联盟高手云集
三峡集团、阿里巴巴、华为、复旦大学……赫赫有名的12路高手化身“开发者”,齐聚青吴嘉。今天上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正式启动,将凝结多方智慧,为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开发者联盟缘何而生?“在示范区执委会统筹指导下,由有意愿参与示范区建设的12家联盟创始成员单位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和共赢的原则,共同发起并成立。”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联盟将探索从项目协同转向全面一体化合作模式,建立一个全新的生态经济发展秩序,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目标。
联盟创始成员共有12家,包括三峡集团、阿里巴巴、华为、中金公司、中美绿色基金、中新集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投、普华永道、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新华社长三角采编中心等。
细数12家创始成员,不难发现,“多元化、广覆盖”已成为一大特色。从机构类型看,汇聚多种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以及金融机构、媒体、研究机构与重要智库;从地域分布看,5家企业中,沪苏浙的龙头企业各有1家,还有2家来自长三角以外的地区,另外7家创始成员也都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从行业属性看,创始成员大多分布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金融发展等领域,可以成为示范区重要的智力合作伙伴。
联盟首任轮值执行长由三峡集团担任。“开发者联盟体现了‘产学研用政’多方合作,联盟内有企业、高校、金融单位等,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组合,实现优势互补。”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孙志禹告诉记者,过去一年来三峡集团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些实践将在下一步为长三角一体化尤其是示范区的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长三角一体化包括了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全方位的互联互通,高校在其中大有可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近年来,服务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复旦开展了不少工作。“复旦-华为新工科融合创新中心”成立,打通从人才培养到科研攻关的全过程;牵头“华东五校”组建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提升资政服务能级;复旦与青浦达成战略合作,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正式揭牌,构建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培育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蓄能、蓄才、蓄势。”
“联盟的成立,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建言献策、政企合作的平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陶雪飞表示,未来将携手其他“盟友”,围绕数字长三角领域,共同推进商业、服务、民生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让长三角市民的交通出行、跨省旅游更舒心、更便利。
生态绿色
“水乡客厅”揭开面纱
水泽绿洲玲珑镶嵌,江南人文纷呈荟萃,地处沪苏浙交汇点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烟雨诗画中的鱼米水乡。今天的大会开幕式上,万众期待的“水乡客厅”揭开面纱,并向世界征集设计方案。
什么是“水乡客厅”?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介绍,在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原点”,约35平方公里范围,横跨金泽、黎里、西塘、姚庄等古镇,由三地合力打造一处体现东方意境、容纳和谐生境、提供游憩佳境、共聚创新环境的“江南庭院、水乡客厅”,将集中实践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
为什么选择这里?段进坦言,一些问题往往在行政区划的交界处暴露最多,因此,在此试点也最具有示范性。“‘水乡客厅’的现状是汇而不集,通而不畅。”段进表示,目前在此区域尚未形成很好的整体关系,“而我们的目标是要在一体化、高质量的建设中,将它建设成为实践地、展示区与引领区。”
“这是一块极富潜力的‘世界级料子’,有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而所谓‘客厅’,就是要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布局建设多样的生态绿色、创新聚落、文旅休闲等特色空间。”示范区执委会生态与规划建设组庹先金称,“水乡客厅”以江南意象、水乡基因、创新聚落、蓝色珠链为总体意象,在凸显生态理念的同时,也将文化交往和创新服务功能植入其中。
“‘江南水乡客厅’位于‘跨省域、最江南、最核心’的独特片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城市设计所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迪告诉记者,这里未来将形成“一点三园、三区三道”的空间结构——
■“一点”观江南意象 以两省一市交界点为“长三角原点”,将建设连接三地的、具有标志性的构筑物,体现三地合作共建的示范意义。
■“三园”显水乡基因 将打造水乡湿地、桑基鱼塘、江南圩田三个展示园,展现湿地净化、水源涵养、循环农业、圩田再造等低碳技术应用与江南水乡生态景观。
■“三区”集创新聚落 依托青浦华为科创小镇、嘉善祥符荡创新绿谷、汾湖高铁新城等片区,将以存量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古镇与村落中有机嵌入会展、文创等功能性项目。
■“三道”链水乡风景 通过蓝道、绿道、风景道等水陆交通组织,串联自然地理和人文风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乡空间景观。
“未来在世界级滨湖区,人们可以在车行道饱览沿途美景,可以在绿道中健身漫步,亦可在碧波荡漾中船行。”刘迪表示,从示范区总体规划、启动区规划,到水乡单元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直至地块建设,规划将逐层传导并落实,“今天‘水乡客厅’片区面向世界进行方案征集,在高起点规划、高水准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民生福利
“同城化”让百姓更幸福
“共建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医保一体化建设”“共建绿色项目库”……大会现场,示范区执委会、两省一市以及两区一县政府与各类主体签订6项合作协议,助力一体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合作项目突出跨域功能和一体化特征。例如,示范区执委会将联合国家绿色基金、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及两区一县政府合力打造示范区绿色项目数字信息云平台;上海中医医院将会同两区一县卫健委打造中医医联体,共同完善区域中医药协作体系等。“与一般的招商引资会不同,今天签约的6个项目更突出‘合作’。它们不占地、没有投资额,但能够产生制度红利。”张忠伟介绍。
在签约项目中,“同城化”成为关键词,其中不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礼包”。
这两天,医保一卡通2.0版已在示范区率先开通。签约仪式上,“示范区医保一体化2.0”合作项目成为关注焦点。
“去年9月,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实现长三角41个城市全覆盖,患者只要在参保地办妥异地备案手续,就能在就医地直接使用新版社保卡直接结算。”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告诉记者,“现在,示范区里的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了,如果是门诊、急诊,直接刷卡即可,如果是住院,在手机App上自主备案就行。”
未来,三地医保部门还将探索药品、诊疗项目等目录统一,率先实现医保领域的同城化。“我们希望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所有和医保相关的事务,比如办什么、怎么办、在哪里办,都在示范区实现一体化,并形成经验复制推广。”夏科家表示。
跨域协同、惠及民生的理念,也渗透在示范区的科学规划中。现场,执委会与多家规划设计研究院携手合作,签约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框架合作协议。
“怎样保留好示范区天然的河湖水系‘绿色本底’?怎样科学合理地布局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规划都将起到核心推动作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告诉记者,在示范区新一轮的规划发展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绿色、创新、可持续。
他尤其强调了品质生活。“所有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核心的,好的规划建设也要围绕人的需要。尤其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发现了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社区管理、社区建设,包括我们的绿地、公共空间、老人儿童的活动场地……这些都将在下一步的规划建设中重点关注。”王凯表示,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引领、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有机结合,才能够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面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