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洁)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公安局从今年5月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打高发、铲平台、斩链条”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会战,持续发力掀起严打高潮。会战至今已逾百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破案数和抓获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08.4%和112.7%,通过“接警即止付”等措施直接挽回群众财产损失2.44亿元。
知名讲师荐股?别信!
今年3月,市民陆女士突然接到一微信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某证券公司的客服,而陆女士恰好是这家公司的客户,所以她没有怀疑就通过了申请。随后对方就打来了电话,介绍她加入了一个股票投资群,里面每天会有资深讲师进行分析。很快,陆女士就被这位“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师”所折服,几乎每天都要登录线上直播室“听课”。
过了几个星期,“讲师”在直播室里向大家推荐了一款APP,不仅可以实现当天买卖交易(俗称的“T+0”),还可以调节买入的价格杠杆,收益远超正规的股市操作。陆女士听后心动了,尽管这款APP有很多诸如“五日内不进行交易就强行平仓”“亏损超过70%强行平仓”的“霸王条款”,但一想到能获得的巨大收益,陆女士还是毫不犹豫地下载了这款APP,同时将20余万资金转入了该平台。
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陆女士发现“讲师”似乎并没有那么神奇,号称会上涨的股票却经常下跌。即使偶尔有收益,平台也会以“当日出金只能是投资的10%”为由限制资金取出。到了5月份,陆女士一算自己的资金已经折损大半。她正打算退出平台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无法登录。这时的陆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急忙赶到长宁公安分局报案。
上海公安机关经过缜密侦查,成功全链条捣毁一个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将经营平台、分区代理、讲师团队、引流公司等多个犯罪环节一网打尽,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名,涉案金额上亿元。这也是今年本市破获的首起以正规股市交易数据为虚假投资标的的电信网络诈骗案。
网络交友诱导理财,危害最大
据分析,今年以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网络诈骗高发,已占到全部电信网络诈骗案的八成;二是网络购物、兼职刷单、假冒客服、贷款、QQ微信熟人、投资理财等仍是发案居前的诈骗手法;三是通过网络交友诱导投资理财、参与赌博的诈骗案件已取代假冒“公检法”诈骗,成为损失和危害最为严重的诈骗类型。
专项会战期间,全市公安机关依托资金流向,深挖缉捕犯罪团伙幕后组织者、出资者及骨干成员、招募者,以“抓金主”来切断源头;全链条打击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开发网络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服务的黑灰产业,以“打平台”来斩断链条;依托各商业银行及时截断嫌疑资金流通渠道,以“断资金”来及时止损。
警方提示
市民群众上网“五项注意”
■网恋须谨慎,对未见过面的网友更要保持理性;
■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刷单信息;
■网络购物要选择正规平台,不要点开不明来历的链接,接到客服电话后要通过官方网站及时确认;
■申请贷款要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切勿轻信打着“低利息、高额度、快到账”旗号的贷款信息;
■微信、QQ添加好友要谨慎,不要轻易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