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千军万马奔前程 山城迷路记 躲雨 日日桃醉 爱说不说总会说 顶天立地奇男子
第21版:夜光杯 2020-08-27

躲雨

张 勤

躲雨是以前乡间常见的景象。

我家在村子西侧,旁边是通往外面的土路,不时有行人往来。每遇骤雨,常有人来躲雨。

来躲雨的人,大多是在田间干活的乡亲。村里分的责任田有远有近,有的家在东边,田却在西边,每次到田里干活都要经过人家的场地,走过好几条田埂。有时正干得起劲,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雨就要来了,回家已经来不及,田间的乡亲就飞奔着朝我家冲过来。前脚刚到,后脚就电闪雷鸣,转眼间身后屋檐下已形成了白茫茫的雨幕。每当这时,只要父亲在家,见了赶来躲雨的乡亲,就会热情地迎出来,发一通烟,倒一杯茶,陪着聊一些科学种田、家长里短的闲话。

夏日的暴雨就像直脾气的汉子,来得快走得也快,不一会儿,风停云散,雨过天晴。其实,对田间劳作的人来说,酷热的午后遇上暴雨也未必不是好事,躲雨就能歇一歇,劳逸结合,也许这正是老天爷好意安排的中场休息。大雨过后,高温得到缓解,雨水注满小河、垄沟、田野,空气中带着泥土的芬芳,人们神清气爽,田间“呱呱呱”的蛙声此起彼伏,禾苗拔节生长也更快了。

来躲雨的人里,还有一类是做各种买卖的小商贩、修补器物的手艺人。那时乡间交通不便,他们走村串户大都靠双脚,肩上还挑着担子,边走边吆喝。这些小商贩、手艺人虽然大都备有雨具,但遇上滂沱大雨还是不方便赶路,所以要就近找一户人家躲雨。这些人多数是外乡人,有邻县的,也有苏浙一带的,他们不会贸然进屋,只是识相地站在屋檐下暂避风雨。奶奶热心肠,见到躲雨的外乡人,总会搬一只长凳,招呼他们迈过门槛,到前头间里来歇歇脚,还给他们随身带着的水杯里续满开水。他们原本还有些拘谨,得到了好心帮助就熟络起来,会跟我们拉家常,讲一些沿途的风土人情,逸闻趣事,常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如果躲雨的是位磨刀或修鞋的手艺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就乐意以优惠价磨刀、修鞋。听说磨刀、修鞋师傅在躲雨,隔壁邻舍也会拿来一堆用钝了的菜刀、剪刀,破损了的鞋子。生意竟因大雨而兴隆起来,有时甚至雨早已停了,手艺人手里的刀还没磨好,鞋还没修完哩。

有时自己外出也会躲雨。有一回,去小镇办事,出门时天高云淡,回来路上,突然就有豆大的雨点砸下来。只得急奔路旁村庄里的农家,在檐下等了很久,雨却不肯停。只得冒昧问人家借把伞,那户人家胖墩墩的老伯爽快地递给了一把雨伞。隔了几日,路过时把伞还给人家,我连说谢谢。胖老伯说,出的门多,受的罪多,出门在外谁都会遇上尴尬事,举手之劳,不用客气的。一来二去,跟那户人家还成了熟悉的朋友。

交通便捷的今天,躲雨已似穿越的情景。那些过往的乡间躲雨经历,回忆起来却依然欣喜清新。纵然风雨无情,人情却历久弥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