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纯真(油画) 我为什么会搞创作 外婆桥 又闻朗朗读书声 家国情怀与刚正不阿 爱上就砸一辈子
第18版:夜光杯 2020-09-11

家国情怀与刚正不阿

蒋金戈

今年的9月11日,是父亲蒋星煜诞生100周年纪念日。

父亲生于1920年9月11日,因病逝世于2015年12月18日,享年96岁。我们在与父亲几十年的相处中,不仅感受到了他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更是深切感受到了父亲浓浓的家国情怀与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的可贵品格。

改革开放后,父亲在与老朋友的交谈中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会被问道:您在过去遭受冲击时,如何能看到希望?父亲都是这样回答:“尽管我以及爱人在特殊环境遭受屈辱与不公,爱人还丢了性命,但对于我们国家,我仍旧十分热爱,因为这是我的祖国啊!我热爱唐诗、宋词、元曲,我爱方块字。我甚至在青年时代起就做出一个决定,在任何情况之下,我都不会跑到国外做外国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打工潮兴起,我们几个子女在父母亲长期教育下,也形成了不崇洋媚外、比较看淡金钱的思想意识,尽管有不少同事来家谈起出国打工之事,但我们仍专心在各自岗位上工作,从未产生过要出国打工的想法。父亲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后,非常高兴,他讲你们能这么想就对了,若你们凭成绩去海外留学,学成归国为国家作贡献我赞成,我会和在美国、日本的老朋友联系,请他们帮助推荐担保,但出国打工我不赞成。此后就连第三代去英、美留学毕业后,父亲也不赞成他们留在海外工作,鼓励他们回国就业。当他们把硕士、博士学位证书拿给爷爷看时,父亲都会摘下近视眼镜,非常开心地用英语念一遍,并连连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父亲自己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但总鼓励支持我们子女参加中国共产党,他总对我们说,党对我不薄。

父亲为人实事求是,作风率真,是一位秉性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是著名戏曲理论家、历史学家和文学作家,是一个典型的杂家,一生共有2千多万字的作品,除了戏曲理论著作外,其撰写的历史人物传记《海瑞》《包拯》《况钟》等,宣传的都是刚正不阿的清官,而创作的历史小说描写的大多数也是这些清官廉政为民的故事。如《海瑞的故事》《包公三掷砚》《李世民与魏征》《大理寺正卿的失踪》《海瑞巧办胡公子》等。

在文学创作中如此,在为人处事上亦是如此。所以,尽管父亲为人十分低调,也曾因为这种性格做过一些得罪人的事。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海瑞》出版,父亲阅读后发现有不少差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海瑞曾任“兴国知县”一职误考证为“兴国州通判”。父亲于是依据有关明史史料写了一篇与之商榷的文章,寄给了《新观察》杂志,文中就作者的多处错误提出了质疑。不料文章没见刊,作者来了封信,回答了有关问题,承认对海瑞史料没有十分下功夫,受到了一些不够确凿的材料影响云云。不过父亲寄给编辑部的稿件便没有了音讯,父亲给杂志社去信想要回稿件,杂志社既不退稿也无回信。父亲认为文章不登无所谓,作者能来信认错说明他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可见,在学术问题上,父亲不论对方是谁都敢于较真。

1986年,父亲去山西参加中国古代戏曲学研讨会期间,应当地文化、旅游管理部门邀请,和与会有关专家一起去永州普救寺考察。当时正值普救寺大兴土木重修之际,当地想按王实甫《西厢记》剧本中描写的那样,把一矮墙定名为“张生跳墙处”,把寺内西厢明确为“莺莺所住院落”。特请父亲作为《西厢记》学界的专家当场落笔题词,以示已经过专家考证。父亲心里知道当地是为了从旅游经济出发,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落笔题写十分不妥,艺术创作不等于历史事实,可又不能不题写,那题什么呢?父亲权衡之后,很快就拿起边上早已递上的毛笔,写下了“梨花深院”四个颜体大字,便放下了笔,说就这样蛮好!婉言拒绝了题词要求。现场气氛虽然还是那样热烈,但所有人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回到上海,父亲说,修普救寺搞旅游是对的,可普救寺是实实在在的唐代名刹,而《西厢记》则是一部创作的戏曲故事,我题写了,就会被人确认为真人真事,不能凭空猜想下结论而误导后人,为人处事要有社会责任感。

这便是我们的父亲。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远在天堂的父亲的思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