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困在哪里 带你穿越带你飞 如临其境体验真 新房消费“痛点”难解,链家两招破题!
第7版:上海新闻/专版 2020-09-14

困在哪里

关尹

几天前,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称,在外卖平台与系统的算法驱动下,外卖骑手成了高危职业,为了避免差评、维持收入,不得不选择逆行、闯红灯等做法,无形中也为其安全问题埋下隐患,经常面临与死神赛跑。“一个制造了巨大价值的行业,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制造者。”

外卖员求快,确实是被“逼”出来的。根据几大平台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16年,3公里距离的配送限时最长60分钟;2017年,这一数字被缩减到了45分钟;2018年,又再次被压缩成39分钟。如果任由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将来的某一天,恐怕只有F1车手才能胜任外卖员这个职业了。

同时,还有两个数据也很震撼: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共查处快递外卖骑手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3万余起;而仅仅是2017年上半年,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卖骑手伤亡。不过,有外卖平台推出让消费者自愿“多等五分钟”这样的“人文关怀”,很多人却并不买账:明明是平台自己的问题。

在平台系统的设置中,配送时间是最重要的指标,骑手超时是不被允许的,一旦发生,便意味着差评、收入降低,甚至被淘汰。这样一个单一的评价系统不发生变化,的确很难改变骑手的现状。但作为消费者,本来是应该对外卖员多点理解,但往往很难做到。我就曾亲见,有朋友点汉堡和可乐,一边对冒着暴雨送上门的骑手连道“辛苦了”,一边却为对方没有带冰块而大动肝火,要求“必须赶紧回去拿”。

所以,光嘴上说“理解”是廉价而无用的,还是要回到价格机制,让消费者更理性地做出选择。比如,在一个合理正常的范围内需要多少配送费,如果“加急”则要多付出一些成本。有了类似的价格杠杆,顾客就会主动调整,提前点餐下单的也许会越来越多。当然,平台也不能因此就乱收加急费,价格设置须合情合理。

“快”字不是评价外卖配送服务的唯一标准。合理分摊、妥善安排,价格与付出的成本相匹配,高质量服务才可持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