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3日 星期二
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9月底开放 松江  担当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开路先锋 “云上”提前练兵  保障工作“冲刺” 1200余种进博新品率先上架
第5版:上海新闻 2020-09-15

1200余种进博新品率先上架

15个国家馆今亮相绿地贸易港“溢出效应”延伸至长三角

斯洛伐克进口馆展示陶瓷花瓶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本报记者 张钰芸

今天,第三届进博会迎来开幕倒计时50天。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一街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内,斯洛伐克、瑞士、新西兰等15个国家馆上午全新亮相,1200余种进博新品提前上架,借助进博会的大平台,“洋面孔”正源源不断引进来,至今已有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家客商入驻,其中国家馆达到39个,贸易港也成为国内拥有国家馆数量最多的进口商品交易服务平台。

从上海出发,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已经拓展到长三角,不仅是商品的流通,还有产业的协同。作为推动长三角区域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进博会将助力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更好地展现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

展品变商品

交易平台走出上海

从首届进博会开始,上海就在积极打造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进口商品集散地。作为承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在6天的展期外,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附近的虹桥品汇、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担当着把“展品变商品”的关键角色,并积极走出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复制推广。

今年8月初,绿地(宁波)全球商品贸易港开业,目前已引入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墨西哥、澳大利亚、叙利亚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10000余件商品,瑞典肉丸、法国红酒、墨西哥龙舌兰酒、英国威士忌、南非牛肉等千余件“进博同款”明星商品,也在长三角地区同步上架。开业仅一个月,宁波贸易港澳大利亚进口馆内销售额就已达到70万元。而在开业两个月的杭州湾贸易港澳大利亚进口馆内,网红产品美肌粉销售超过5000盒,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截至今年7月,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企业、1800多个品牌、1.5万多种商品亮相虹桥品汇,其中进博会参展商达到70余家,进博会商品占总商品数的70%以上。就在几天前,虹桥品汇落户常州江南环球港,为当地及周边消费者带来两百余种商品,进一步释放溢出效应。接下来,虹桥品汇还将设立浙江中心(嘉兴)、安徽中心(黄山),开启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辐射长三角

红利惠及更多民众

除了进口商品“买买买”,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还在于参展商们立足消费市场,着力总部经济,落地高端制造业,三省一市共同在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德国电炉具、灶具研发及制造企业米技今年将是第三年参展,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周文炳介绍,来自长三角的买手是新品“下单”主力。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米技即将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建设中国总部基地,形成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物流仓储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园区。未来形成以上海为圆心,辐射长三角,覆盖整个中国乃至于亚洲市场的公司战略。

作为全球消费品供应链的引领者,连续两届参展进博会的冯氏集团也对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效应感受颇深。去年“双十一”期间,一周内350万件快递从冯氏集团在昆山花桥的定制仓库发向全国,大部分来自国外品牌,其中就不乏同为进博会参展商的消费品品牌。明年初,吴江10万平方米的定制化仓库将建成。

而为了充分利用上述溢出带动效应,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力度也逐步加强,提升服务能级,完善产业功能,成为面向长三角的“桥头堡”,更好地发挥辐射效应。在提升服务能级方面,突出虹桥机场、铁路虹桥站“空港联动”的枢纽功能,对接长三角其他地区,实现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以进博会为契机,完善交通、酒店、餐饮、购物、旅游等基础设施配置。在产业功能方面,借助业已建成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海外贸易中心、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等功能型平台,实现进口商品从品牌集聚优势向品类优势、价格优势、首发优势转化,让进口博览会所带来的“红利”惠及更多民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