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快乐游园(剪纸) 假日风景 每日一操 清恐人知与清恐人不知 园蔬入画 醉歌
第13版:夜光杯 2020-10-02

清恐人知与清恐人不知

洪水

胡威,字伯武,是曹魏至西晋时期的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一次,胡威奉召入朝,晋武帝司马炎与他谈论政事,感叹他父亲胡质的清廉作风,问胡威:“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问:“你父亲在哪些方面比你强?”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为这个,我远远不及我父亲。”

《晋书》卷九十专门介绍胡质父子的清名。胡威的父亲胡质,正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明和勤勉政事官居显耀,任东莞太守、荆州刺史,后加封振威将军,赐关内侯。病逝,“家无余财,唯有赐衣书箧而已。”但细阅《晋书》,没有看到胡威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的任何史料,倒是知道了胡威清廉传世的一个典故,叫“胡威推绢”,说的是他父亲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自京城洛阳去探望父亲,因家贫,没有车马僮仆,独自骑驴前往,每到客舍停下,胡威就自己放驴,自己打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同上道。到了荆州后,见了父亲,住宿马房十余日,告辞父亲回家,父亲给他一匹绢作行装,胡威说:“您为人清廉,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得有此绢?”胡质说:“是我薪俸中节余下来的,把它作为你路上的盘缠。”胡威才接受这匹绢,告辞还家。胡质帐下都督见状,在胡威没有出发前就先行请假还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里外假装碰到邀胡威同行,事事暗中帮助胡威,一起走了数百里。胡威心中生疑,就引他说话,遂得知实情,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道谢后与之分手。到家后胡威写信将此事告诉父亲,胡质责打了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

胡威是带着清名离世的。太康元年,他死在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任上,朝廷追赠使持节,赐给谥号称烈。为何晋武帝问他时,他要自贬说自己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呢?我想原因只能有三,要么与父亲比,自谦不如;要么《晋书》没有详细表述,只择取了他的清廉;要么胡威是在借己言他,用这种方式痛贬当时朝政上沽名钓誉假清廉的歪风。

记述历史为鉴后人。胡威与晋武帝的这段对话,让我感到胡威真是一个警示今人的名臣。今人确有清恐不知之辈,两面人不少。明明贪得房、库赃物满满,表面上却装得吃糠咽菜,甚至看望自己的老母,就拎几个苹果;明明贪得的钞票堆得像书架,底下的纸币都烂了,表面却衣着平平,恨不得打几个补丁。一些人完全是为博眼球而装清廉,事情还没有做,宣传策划就“锦囊”一大堆。要使人不知,除非己不为。而那些人是如果人不知,打死也不为。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廉是人的本质决定的。为名为利装清廉,终难长久。胡威不是晋代最著名的大臣,但“清恐人知与清恐人不知”,是一个警世语,值得我辈警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