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上海“红旗”终结U-2窜犯史 美军攻心战术“中看不中用”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0-10-12

上海“红旗”终结U-2窜犯史

红旗二号地空导弹列阵

被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相继击落的四架U-2侦察机残骸

上世纪60年代,台湾当局利用美制U-2侦察机窜犯大陆,该机飞行高度超过两万米,当时人民空军最好的歼击机也奈何不了它,更别提高炮了。为打掉这个“空中贼眼”,我军一方面用有限的苏制S-75“德维纳”地空导弹综合体实施拦截,另一方面展开仿制研制,推出性能相当甚至更好的红旗系列导弹,解决了“管用管够”的难题,而上海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横潦泾上的“秘密”

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协议,断供S-75导弹,我军仅存的50多枚原装弹“打一发则少一发”,而来自U-2的威胁却越来越大。1961年,中央确定上海为地空导弹研制生产基地,成立上海机电二局(上海航天局前身),负责参考S-75仿制红旗一号导弹,代号“543”。导弹的设计抓总单位是国防部五院二分院,而生产制造主战场是上海和沈阳(后来上海又帮助援建“大三线”贵州遵义厂)。

在上海,核心的导弹总装厂(对外称新江机器厂)放到松江横潦泾半岛上,那里三面环水,进出唯有一座小桥,符合保密要求。为支持机电二局工作,上海方面要地给地、要人给人,刚上马时,总装厂才700多人,青工、学徒工占到80%,偏偏缺少技术人员,上海市和空军便在很短时间内调来600多位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对于急需的几位钣金工,空军干脆从5703厂调来两位高级钣金师傅。

1963年,上级希望上海三年内拿出导弹初样产品,上海市委更提出“在1964年12月31日前拿出合格产品”。面对紧张的时间节点,航天人全力以赴。副局长赵世愚回忆,导弹有个关键舱体,技术难度很大,大家攻关一年才拿出合格产品,但焊接时却将舱体烧出小洞,后经补焊和强度气密试验,均达到要求,但能作为正式产品吗?经过讨论,厂领导决定重新生产,还将舱体拍成照片,贴到橱窗里,引起大家警觉。从此,“军品质量第一”的观念更牢固地树立起来。

斩首黄荣北

1964年12月20日,航天人倾力奉献出的三枚01批导弹总装测试成功,当检测完最后一项数据时,车间沸腾了,因为这是上海诞生的第一代导弹。1965年底,这批导弹送到西北靶场,结果三发三中,接着八发遥测弹靶试也获成功,说明导弹总体质量不错,标志着红旗一号导弹仿制成功,可投产列装。

红旗一号的到来,虽然解了苏联原装弹稀少的燃眉之急,但飞行高度不够,抗干扰能力不强,对付U-2仍差“一口气”。空军很着急,要求研制人员进一步挖潜。面对外部技术封锁,航天人刻苦钻研,终于推出增大射高、射击斜距,扩大杀伤空域的红旗二号导弹,并增加抗干扰措施。1967年6月,红旗二号通过定型试验,迅速装备部队。

同年9月8日上午,刚从美国完训归来的台湾空军上尉黄荣北驾驶U-2飞机窜入浙江嘉兴机场附近,恰好与新装备红旗二号的我地空导弹14营狭路相逢。U-2发现被导弹雷达锁定,急忙向制导雷达施放角度偏频应答式干扰,岂料红旗二号早就有“反电子干扰二号设备”护法,三发齐射,其中第二枚导弹正中机身,将黄荣北击毙于座舱!

“9·8”战斗创下第一次用国产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纪录,也是我军最后一次击落U-2,自那以后,这种“空中飞贼”便再也不敢窜扰大陆了。 游本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