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
如果说第一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我们见证了上海的“速度”,那么第二届论坛,则让我们感受到上海的“温度”。有这样的“速度”和“温度”,可以预见上海未来可能达到的科学“高度”。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库尔特·维特里希——
中国科研环境正越来越好,选择的天平不断向这里倾斜。
我在上海科技大学建立了实验室,能准确叫出每位学生中文名字,并在申城取得了不少研究突破。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瑞·夏普莱斯——
如果有一天,因为“点击化学”研究再度获得诺奖,这是对我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的肯定。上海是一座颇具魅力的城市,尤其适合开展化学研究。
>>>详见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