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29日首场报告会后,由市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举办的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第二场报告会昨天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会上,姚驰、金丹艳、盛弘、李于清、严洪、苏嵘、王振伟等来自本市医疗、公安、交通、商务、社区、志愿者领域的先进模范代表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一袋装有“母爱”的用品
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浦东候机楼派出所副所长姚驰回忆了留学生包机降落在浦东机场的故事。那批留学生最小的只有7、8岁,家长都不在身边。一位女士从江苏赶来,希望见女儿一面,并把准备好的生活用品交给女儿。可是按照规定,母女俩不能见面。万般无奈下正好看到姚驰,恳求他想想办法。
“孩子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那位母亲心急如焚。这种急切又无助的神情,让我难以拒绝。然而,刚性的管理底线不能突破。”姚驰说:“如果你相信我的话,就把东西交给我,我一定想办法送到你女儿手里。”当他把消过毒的包裹递给小姑娘,并转达母亲的关照时,小姑娘高兴地跳了起来,一把抱住包裹——“谢谢警察叔叔,叔叔真好!”他还特意录了一段视频,让小姑娘和她妈妈说几句话。母亲激动得泣不成声。“从那位母亲滚落的泪水中,我突然明白了警察是什么。警察,就是那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值得信任、值得托付的人!”一段话,让在座的同事们产生共鸣,也落下热泪。
一场紧急的跨国采购
东方国际集团的金丹艳讲述了她眼中的“上海速度”。在本地疫情蔓延时,作为上海市最大的贸易型国有企业,东方国际在物资最紧张的时候,锁定了欧洲的一批防护服与口罩。由于时间紧急,物资无法寄样,怎么办?
“我们提出了包机装运物资的大胆设想。”金丹艳说,1月22日在上海市商务委召开的物资保障紧急会议上,市领导当场拍板,请东航予以协助。又经过多方协调,金融机构国际业务部专门为本次跨境采购开辟了特别通道,并设计了最快的支付路径。
最终,北京时间1月31日,这架满载着25万件防护服和13.6万只口罩的波音777货机,经过10个小时、8000多公里的长途飞行,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4小时后,这批物资进入了上药的仓库,并分批调配至一线。
两盒“久等”的润喉糖
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说,她有咽喉炎,包里总是放一罐润喉糖,感觉不舒服时就含上一片,疫情期间每天要对中外居民作很多宣传和解释,润喉糖基本上每天消耗一罐。
一位日本朋友隔离结束,递给她两个小铁盒,一看,是日本有名的龙角散润喉糖。对方说:“14天前你上门来告诉我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还送给我防疫融情包,我看到你的润喉糖,但是如果我当时要送给你这个糖,你肯定不会接受,现在我隔离结束了,我终于可以把这个送给你了。”为这事他记了14天,等了14天,令盛弘非常感动。“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和外籍人士保持一定社交距离,但通过努力,彼此心理上不是疏远,而是靠得更近了!”
一张必备的复工证明
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九大队的大队长李于清和同事们坚守在G15高速朱桥站道口,会同公安、卫健委一起对入沪车辆人员进行检查,做好信息登记、现场引导、突发情况应对等工作。3月14日中午,一辆大客车载着一车乘客来到道口,驾驶员无复工证明,乘客无健康证明。他们都是四川绵阳的同乡,到上海复工的。坐了十几小时的大巴,到了上海门口,却必须严格按照上海市防疫指挥部的要求返回,车厢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李于清耐心与车上的负责人沟通,告知上海具体的执行规范,让他们尽快补齐证明材料。两天后,这辆车补齐了所有的证明材料,顺利进入了上海。
一支暖心的志愿队伍
“在上海火车站服务34天、总共接待约16万旅客,协助站区工作人员转运体温异常者300余人。”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的严洪讲述了志愿者们的暖心故事。“抗疫的每天都靠超过10杯咖啡维持运转。清晨5点多我一定会在东南出口加强疏导和健康云的填写核查,每天我只能在当天最后一班车和次日第一班车到达的间歇3小时伏案休息片刻,手边就是对讲机和扩音器,随时准备增援。几次凌晨遇上突发状况,甚至整夜不休。”严洪说,抗疫之路曾彷徨,却从没想过退缩,因为身后就是亲人和家园。
一个不能拒绝的请求
徐汇区田林街道长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苏嵘说,居民区居住有英、美、德、日、韩等八个国家的人士,一开始,他们对社区防控不理解,对戴口罩出门的要求很抵触,小区志愿者给老外们讲防控的政策,将入乡随俗的道理说给他们听,苏嵘还在手机上下载了翻译软件,和他们互加微信,督促他们做好个人防护。经过多次沟通,这些外籍人士终于都戴上了口罩,并称赞他们,“了不起”!
去年底,小区有一对老夫妻突然查出癌症,生活无法自理,唯一的儿子在国外,苏嵘主动帮助他们住进了敬老院。今年4月,老夫妻俩相继病危,儿子却困在国外回不来。他马上微信联系苏嵘请求帮助。“虽然是在抗疫最为紧张的日子,但为了完成这位儿子的委托,我带领居委干部尽力帮助老人,并及时和他们的儿子沟通。很不幸,一个月内老人相继去世,我们按照家属的意愿把两位老人的后事都办好了。在承诺面前,我们是居委干部,当别人无可奈何时,我们没有推卸的理由。”
一场逆行勇士的胜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王振伟医生曾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隔离病房,也曾义无反顾奔赴湖北支援。王振伟说,上海市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在雷神山医院共收治病人201人,上海的医生们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国家诊疗方案为“总舵”,“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机制和100%中西医结合救治率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81岁的吴阿婆从病危到出院,拉着王振伟的手说:“家里人都以为我挺不过来,是你们给了我新生,感谢上海医生!”
七位报告人的故事,展现了上海各行各业在抗疫战中展现出来的勇气和担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以最大决心、最严举措、最大努力统筹推进抗击疫情工作,打了一场出色的超大城市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交出了抗疫斗争不一般的“上海答卷”。
首席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