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创新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工作协调会上获悉,一张无形却无处不在的长三角科技资源网络已经形成。
36000台/套,总价值超过400亿元的科学仪器;2665家服务机构,发布15700多条仪器检验检测服务项目;上海光源等一批重大科学装置在列的19座大科学装置,380多家国家级科研基地,以及20多万各个领域的科技人才……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高质量“脑动力”。
科研仪器朋友多
一边是大型仪器设备动辄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价格,让科技企业望而兴叹;另一边是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高精尖科学仪器常见闲置与低效率。如何让创新主体找得到、用得上别人家的科研设备?来自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份长三角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
自2014年以来,上海大型科学仪器的入网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入网的共享仪器数量达到14355台/套,2019年新增1439台/套。去年,上海共享科学仪器平均开机机时为2277.56小时,比2018年提升了2.87%。在2019年中央级单位重大科研设施开放共享考核中,上海的优秀率和良好率最高。
上海光源在建设之初曾被预估只有300位用户,如今远超2万位的科学家用户覆盖长三角甚至国内外,成为我国用户最多的大科学装置。与上海光源类似,落户上海友遍天下的大科学装置有13个,在建设施9个。据悉,2019年上海新建船舶与海洋工程重大设施1项,激光实验装置8个,环境模拟5个等,总体数量仅次于北京。
依托优质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上海开展了长三角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创新服务与研发需求的跨区域对接。2019年,上海市对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成效显著,服务机构数量、服务用户数量、服务机时数有了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12月,仅嘉兴和南通两地共有505家企业使用了上海134家单位的仪器服务,合同金额达到3229.98万元。未来,长三角区域内已建成重大科学装置或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
平台牵线“科技姻缘”
嘉兴一家主要为卫星设计制造天线、传感器的科技企业,在发展中遭遇“极限挑战”——根据生产器件的要求,实验温度时而低至-195.8℃,时而需要太空环境下的突然辐照升温。自从与上海优立手拉手后,这些十分特殊的试验能力不再遥不可及。2019年,上海优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该用户单位提供了上百万元的测试服务,不但帮用户单位收获高质量的检测数据,使企业产品获得了官方信任,并通过嘉兴市科技券政策,为企业节省了研发费用20万元。
这桩双赢的“科技姻缘”,得益于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据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赵燕介绍,长三角平台以纳入国家科技创新资源区域网络节点为目标,通过与三省一市建立资源数据接口,目前已实现长三角区域大科学装置、仪器设备、科研人才等科技创新资
源数据层面的打通。平台成立两年来,一张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创新地图跃然纸上,通过可视化的形式来展现目前区域内的科创资源分布,接下来,平台将通过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并不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长三角科技需求和资源之间的高质量匹配,让更多“素未谋面”的科技企业和创新资源“一见钟情”。
目前,平台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拥有8个服务分中心、1个服务驿站,与苏浙两省3地试点了“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互认互用,正逐步构建起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体系。比如,在上海与苏州建立了科技资源共享创新共同体后,就有苏州74家企业使用了上海67家服务机构的近400项服务。同时,长三角“科技114”双创服务热线400-600-5114也已开通,热线以原有的上海科技服务热线为基础,扩充和完善了长三角区域的知识库,为有科创需求的个人和企业提供及时服务。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