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一份来自肺结节的自我介绍 合理使用安眠药十项须知 让慢阻肺患者重新拥有轻松呼吸
第24版:康健园 2020-11-16

一份来自肺结节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肺结节”。大约十年前,肺部影像检查技术尚不发达,人们对我知之甚少;然而十年后,随着大众体检意识的提高以及胸部CT技术愈发高端,我出现在各式各样胸部CT报告中的频率也是日渐升高。现在的我俨然成为各大体检报告的“焦点”。拜医学昌明所赐,我平添了诸多昵称: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混合结节、孤立结节以及多发结节等,不胜枚举。

若要问我的性情如何,唯有“百变”一词最为贴切。我时而善“良”,时而可“恶”,因而,无论健康体检者还是患者,一旦胸部CT报告上出现了我的名字,难免纠结和折腾一番。

各大医院的呼吸科和胸外科门诊中,因为发现“我”的存在而就诊的人们总是络绎不绝,为此,许多医院专门为“我”设立了“肺部阴影专病门诊”“肺小结节专病门诊”以及“肺小结节多学科会诊”,可见对“我”有多重视。

胸部CT和PET-CT都能找到“我”。为了进一步明确“我”的存在,还要求复检CT影像,层厚达到1mm。如病情需要,临床医生会建议进行CT影像后处理,即当前比较流行的肺小结节三维重建技术。而PET-CT并非万能,对于直径<1cm的“我”诊断价值有限;对于直径≥10mm的“我”则具有定位兼定性的参考价值,不仅如此,PET-CT还有助于了解除了“我”以外,身体的其他部分是不是也有我的小伙伴存在,即疾病分期。

抗生素是个好东西,但未必能搞定“我”。“我”被初次发现且考虑“我”是良性的,一般建议3个月后复查;如患者因为“我”的存在出现严重焦虑,那么可以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抗炎治疗,并在1个月后复查;如果“我”长相凶恶:单个、磨玻璃样,直径>8mm,有血管穿行等,则可以直接予以手术切除,则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

在大多数人眼里,看上去模糊不清的“我”(磨玻璃结节,GGN)已经成为早期肺癌的代名词。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我”有两种不同的磨玻璃形态:pGGN(单纯性毛玻璃结节)和mGGN(混合性毛玻璃结节)。不同形态的“我”差异很大,要因人而异,予以区分。目前较为肯定的是,低度癌变风险的患者需要动态随访“我”的变化;而高度癌变风险可以考虑直接手术将“我”切除。而处于高、低癌变风险之间的“我”,则是临床医生为之犹豫和需要仔细斟酌的部分。即便是穿刺活检阴性,对于肺癌高风险患者也不能完全除外恶性可能。

最后“我”想说的是,与其花费精力认识一个百变的“我”,不如咨询靠谱的呼吸科医生,他们会用专业的知识为您答疑解惑。

周剑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