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让生活不被“谣”控 去年时尚行业消费136亿元 房源是真是假?明“码”标出! 文明新风款款来  文明之花处处开
第7版:上海新闻/专版 2020-12-03

让生活不被“谣”控

马丹

吃梨能治咳嗽?心脏支架已过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绝对不能运动?……你或许会说,许多“流言”一看就站不住脚,手机上点开读完,一笑了之。但是,让流言“满天飞”,可能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科学知识”“健康常识”,老百姓爱看想看,而这些看似是身边的“平常事”,实际上绝非小事。

曾有“海水有毒”的传闻引发抢盐风波,曾有“致癌提醒”“民间偏方”让老年人误入养生歧途,更曾有“蛆橘事件”导致优质农产品滞销。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一些科学流言也“伺机而动”,尤其这些年,一些流言学会了“伪装”,披上科学外衣、冠上“专家说”,不断滋生和传播。

科学流言没法变成真正的科学。但在信息时代,“流言”更容易改头换面,“死而复生”。这时候,权威需要及时出手。长期的科学普及必不可少,只有不断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科学判断力,才能形成不信谣、不传谣的风气,把流言“堵”在源头。

当“流言四起”时,权威“辟谣”更为关键,要让正确的知识跑赢“流言”,而且得接地气,少一些专业性术语、多一些大众化语言。让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权威科普机构也站出来了,无论是科学辟谣平台还是“科学流言榜”,确实起到一定的及时止损效果。

另一方面,惩戒机制也在完善。网络时代,不良营销号和自媒体平台出于营利目的,屡屡蹭热点炮制科学流言。其实对于故意散播谣言的网络平台,我国早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法规出台也需要加强监督和惩戒。

当时代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当科学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想要让流言真正被“粉碎”,堵和疏双管齐下,或许就能营造社会的科学氛围,撕掉流言的外衣,让生活不再被“谣”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