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 记者 孙中钦 郭新洋 摄
本版图片 记者 孙中钦 郭新洋 摄
本版图片 记者 孙中钦 郭新洋 摄
本版图片 记者 孙中钦 郭新洋 摄
100年前,人们期待能迎来春满人间。100年后,我们即将庆祝百年奋斗梦想成真。迎接建党百年的准备,早就启动;期待2021年换新颜的愿景,人人都有——希冀呼吸新鲜空气、期盼恢复生活秩序、展望未来美好生活,这一切源于百年红色奠基。当下,有相当一批蕴历史于画面、汇风云于剧情、含期盼于笔触、盼祥和于镜头的文艺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波澜壮阔和细腻幽微……在迎接建党百年的同时,长三角一体化文化先行的进程,依然会稳步推进,这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创造性发展。41个城市合力的长三角城市群,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群,在文化方面将有哪些突破,值得拭目以待。
红色百年
温暖现实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一部部文艺作品中回顾消逝岁月里的光荣与梦想,如何一步步实现。
上影集团推出电影《1921》已经关机,即将上映。该片由黄建新、郑大圣导演,汇聚当下青年演员中既有实力也有颜值的代表,如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王俊凯等,将演绎平均年龄27岁的开天辟地的革命者。历时近五年的前期创作,以《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为主人公的电影《望道》,也箭在弦上,预计明年年底前上映。还有反映秘密档案看护人的《密档》等红色主题影视剧,也即将亮相。
舞台上,也将有一批回眸历史、歌颂英烈且题材内容颇为广大观众熟悉的精品佳作登场。戏曲中心即将复排《智取威虎山》和《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经典。而根据电视连续剧《北平无战事》改编的京剧《换人间》,也在历练12年、几轮编剧导演的状态下“升华”。剧名取自李大钊《晨钟之使命》一文的上海歌剧院歌剧《晨钟》,也将继续打磨提升……
红色主题反映的内容,其实就是我们如今美好现实生活的源头。同时,也有一批“温暖现实主义作品”推出,如回应社会热点的都市精品剧《小敏家》由黄磊导演,展现人到中年的现实与理想。这一系列剧目旨在缓解集体焦虑。《大城大楼》等折射出上海金融建设的电视剧,不只是单纯的行业剧,也是改革开放史和社会发展史的城市缩影。
红色文旅
稳步前行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修缮改造工程也即将完成,迎来7月纪念日的辉煌。
在车墩影视基地拍摄的电影《1921》再造了一大、二大和博闻女校的实景,并使之位于一个区域内,彼此相邻——未来,这里也会成为红色文旅路线中的亮点。
回到中心城区,静安区是红色遗迹、场馆最密集的区域。例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平民女校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暨刘长胜故居等等。在这里走一遭,听听讲解员声情并茂地再现当年执行任务的惊险与曲折,倍感建立新中国的不易。
如果前往浦东,可以在网上预约“红色巴士之旅”。坐上红色巴士,可以在车头处的屏幕里看到浦东乃至上海经济发展的历程,从“共和国经济长子”的定位,到如今改革开放排头兵……一路上,车内有理论,车外有实景。见证了国际金融中心样貌的城市风光后,回过头来参观浦东开发陈列馆会更加感慨——这幢不起眼的两层小楼,曾经是浦东文化馆,简单朴素,内里陈列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物件。简陋小楼与金融大厦之间的落差,正是人们众志成城的力量。据悉,这趟一天只有两三班的巴士之旅十分热门,需要提前一两个月预约。与红色文旅相关的文创产品也将在今年井喷,单纯的红色主题笔记本已经不够用了……
文化品牌
持续打响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首次被写入条例。上海文化品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四季歌”——五一期间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六月上旬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和电视节、暑期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和上海书展、十月起为期一个月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还有十一月的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此间,还有此起彼伏的各类文化艺术品牌节庆活动。
以上每一项大规模文化艺术品牌节庆,都有面向市民、公众的进社区活动。艺术节的主题,历来就是“人民大众的艺术节”。其中,无论是艺术节的“艺术天空”“艺术教育”等板块,还是电影电视节、书展等,依然将持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后疫情时代,创造性地帮助市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文化联动
长三角行
长三角一体化文化先行的具体工作,也是文旅融合、文教结合等文化与社会各界融合的契机。出生在常州的瞿秋白,在上海工作、革命的历程,正在被设计成文旅路线,践行“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
戏曲院团、文博单位也正在开展联合培训、互派导师的活动。直播演艺人才如李佳琦、杨超越落户上海……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不仅是《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中,对于公共文化空间拓展的践行,还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由上海市民文化节作为指导单位的这项大赛,评比的是百佳空间、十佳设计师、最美空间等——旨在发掘城市微更新过程中,服务于人的需求的美的空间,由此,我们也能勾勒出未来美好生活空间的大致模样。
无论是长三角地区的各大图书馆、美术馆乃至工业遗迹改建的创意空间,甚或小菜场,都是未来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主办的这一活动在去年就获得了高口碑点赞,今年更将拓展到长三角区域更广的地域中。这些美的空间的再造与利用,展现的也正是社会各个环节彼此融合、自助发展、自治管理的协同联动。美在身边,春满人间。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