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雄胜
图中的金属残片一般人肯定不知它是何物,估计丢弃在马路上也不会有人去捡,实则是一枚文物价值极高的南宋钱牌,年份跨度约700年左右,存世罕见,属仅见品。
这枚钱牌的发现,还得从20年前说起,那是一个周末,我像往常一样早起,赶到合肥花冲公园古玩市场寻觅中意的老物件。在众多地摊一角,我发现一本不起眼的钱册,册内均是些存世量较多的北宋小平铜钱和南宋折二铁钱,随便一翻忽然发现册内放置着一枚少见的残破钱牌,顿时心情激动。我不露声色地问摊主:“这是何物?”回道:“可能是枚古代军牌,可惜是残件。”听了此话,我估计摊主是按钱牌上的“南康军”三字臆想出的古代军品。于是,我按捺住兴奋,与摊主讨价还价,以12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一册古币。
据考,此枚残破钱牌是南宋时期的货币,铸材是锡,宽2.8厘米,高3.1厘米,厚0.2厘米,重8克,正面从右到左铸有竖排铭文:“南康军……捌界……”,背铸有铭文“使……”由于此枚钱牌是残件,不能全貌展现所有文字,按推断,正面铭文应从右到左铸有:“南康军凖壹拾捌界××文”,背面铭文应铸上部“使”下部铸有宋代“花押”。“使”字指的是当地的转运使或转运副使。“转运使”为官名,起于唐代,初称水陆发运使,管理洛阳、长安间的粮食运输事务。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有水陆转运使、诸道转运使、盐铁转运使等。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权巨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掌管一路财赋、监察,简称为“漕”,有诸路转运使、都转运使、行在转运使、随军转运使等。这就说明此枚钱牌同南宋时期杭州“临安府钱牌”一样,属于地方铸行的货币,限于今江西省星子、永修、都昌一带使用。
钱牌面铭文“南康军”。查有关资料,是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分洪、江等州置军。治所在星子(今县)。辖境包括如今江西的星子、永修、都昌等县。元至元中升为路,明初改为西宁府,不久又改南康府。1912年废。三处地理位置均在鄱阳湖北面一带,紧挨江西省九江市,为古时主要水陆交通要道。
总的来说,此类钱牌存世较少,《钱币鉴赏》有过和州钱牌的叙述,1990年《中国钱币》也刊载过一枚南宋和州钱牌。1996年《中国钱币》再次刊载过一枚南宋江州钱牌。2001年《中国收藏》第八期刊载了南宋官府铸铅“钱牌”。这四枚钱牌充分说明除了南宋铸有“临安府钱牌”外还有其他地区的钱牌存在,“南康军”钱牌与以上四枚钱牌有一些共同特点,但铭文不同,而且经中国科技大学理化实验的金属测定,锡材的纯度极高,实属前所未见,可补史籍不足。
此枚“钱牌”已被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安徽历史货币》及《钱币鉴赏与收藏》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