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岱如
西文古籍和文献是近年来国内收藏界的新宠。那些装帧考究,印刷精良,兼有名家绘制插图的精装书,当年出版时就印数不多且价格不菲。庚子孟冬,上海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集中陈列了许多难得一见的西文古籍,其中有一本1935年出版的法文版《茶花女》。凑巧的是,我正好也有一本。这本《茶花女》虽然不是最早出版的版本,却在收藏市场上颇受欢迎,因为该书中有大量法国画家保罗·埃米尔·贝卡特创作,用胶板印刷的插画。
该书32开大小,半皮面装帧,即封面和封底均覆以彩纸,书脊、书角用真皮包裹。天头刷金,书脊处用金箔烫出书名:LA DAME AUX CAMELIAS。当年一共印刷了3000本,我的藏书是1685号。展览上还有此书最早的译本,即1899年线装版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由王寿昌先生口译,林纾先生转写为文言。
我对于《茶花女》情有独钟,因为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外国名著。我收藏了大量法国小说,但刻意寻觅《茶花女》的各种版本和译本,比如1886年的法文版。《茶花女》并非文学史上的杰作,但其人物和故事感人至深,百年来广为流传。2018年2月,我曾去巴黎探访茶花女墓。那天,漫天飞雪,蒙马特尔公墓区树叶凋零,气氛苍凉。墓碑铭文刻有茶花女的真实姓名:“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时年仅23岁。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以她为原型,塑造出一个美丽、可爱,与命运抗争过,却为了爱情的信仰,自我牺牲的女性形象。
1849年小说《茶花女》出版,很快风行世界。林纾的译本是中国翻译文学的里程碑,还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新文学。不仅如此,艺术家们拍摄影视演绎她,谱写歌剧赞美她。茶花女的不朽,也使普莱西得到重生。正如莎翁所言:“死神也无法逼你气息奄奄,你将永生于不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