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夫
记得有一年的元旦,参加了一场书房文化的盛宴“笺赏会”。笺者,信纸也,旧时,文人墨客的书信往来,往往用印有山水、花卉或斋名的花笺。那次笺赏会由知名书法家、收藏家管继平、王金声主讲。现场展出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文学名家的珍贵手札,让观众大饱眼福。
纸虽然是文房四宝中最晚诞生的,但由于纸的产生,才有了“文房四宝”的最佳组合,开辟了文人书房生活的新纪元。自从纸张走进人们的生活,就演绎出光怪陆离的活剧,映照出色彩缤纷的光泽,造就了五光十色的收藏门类。而且纸张的衍生物千变万化不胜枚举,诸如门票、证件、证书、奖状、照片、邮票、火花、明信片、钞票、地图、糖纸、画报、烟标、贺卡、风筝、连环画、年画等等,每一样都是一类藏品,都有道不尽的趣闻轶事。可以说,纸张的收藏占据了集藏界的半壁江山。信笺,是手札之一种,是纸藏品的重要部分。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画;一纸素笺,可映照深情厚谊。
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不少有特色的信笺。大名鼎鼎的薛涛纸就是由盛唐才女薛涛创制的纸笺,为便于吟诗赋词,她特地制作了一种深红色的诗笺;这种诗笺色泽鲜丽,精致纤巧,深受文人骚客喜欢,故逐渐流传开去,世称“薛涛笺”,历代均有仿造。晚唐韦庄在《乞彩笺歌》中这样吟道:“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可见薛涛纸的珍贵。澄心堂纸是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所创。据说李后主嫌蜀笺不能长期保存,请来徽州、宣州地区两地的纸工,按照李后主的意图,造出了澄心堂纸。《歙县志》记载: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谢公笺为宋代谢景初所创,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染色纸。他受薛涛笺的启发,在益州制出了有十种色彩的书信专用纸。
信笺自从进入文人雅士的书房之后,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历史上许多书法名篇,不少就是信笺遗物。许多作家、书画家也有自己的专用信笺,笔者曾收到画家乔木的来信,使用了印有“南有斋信笺”抬头的信纸。我国最早的书法精品《平复帖》,享有中华第一帖的美名,是晋代文学家陆机写给友人的书信;世人称道的书法名篇《二谢帖》,原是王羲之的一封信札。唐代颜真卿的行草书精品《争座位帖》,是他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写给尚书右仆射郭英义的书信。
书房生涯离不开纸,而精美的纸张也是许多文人雅士品位和性格的体现。南唐覆灭后,澄心堂纸散入宋代文人手中。宋代经学家刘敞得到百幅,喜不自胜,作诗“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流落人间万无一,我从故府得百枚。”欣喜之余,他将其中一些分赠给好友欧阳修。欧阳修得纸后,即作诗相和,并转送给同好梅尧臣两枚。梅尧臣得纸后,抱怨刘敞没有送纸给他,又想为此名纸发扬光大出力。他将其中一枚澄心堂纸赠与歙州的制墨造纸专家潘谷,请潘谷仿制,赠纸样时有诗云:“永叔新诗笑原父,不将澄心纸寄予。澄心纸出新安郡,腊月敲冰滑有馀。”他还在另一首《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中说:“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二轴缄滕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由此可见其欣喜之情。
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QQ、微信等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纸质信笺已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名家信笺更显得珍贵,值得好好珍藏,细细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