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晨意渐浓情更浓 示范区地图,可以有 去年过年催儿走 又见《父亲》 星空下的电影大幕 十四天的爱
第20版:夜光杯 2021-02-10

十四天的爱

李慧冰

就在不久前,为了防控需要,阻断病毒传播链,我被封闭隔离了十四天。

当夜,到了酒店,从关起房门的那一刻起,一个人,一张床,一间房,没有行李,没人讲话,我开始意识到,眼下的生活与以往有了区别……下意识拿起了电视遥控,心想:不管如何,先搞点声音出来,闹猛点,听听也好。谁知,任我摆弄,屏幕漆黑一片。无奈只能打总机求助。大约半小时后,门铃响了,一位“大白”小伙来到了我的房间,他仔细察看了插头插座,都是好的,但电视指示灯就是不亮。他又拿起电热壶的插头放在电视机插座上试了试,一看也不亮。看着站在一旁有些焦急的我,他轻声说,您别急,我去找把梯子来,电线都埋在房门口的墙壁上端。不一会儿,他搬来了梯子爬上去看后,说是电路断了,我帮您弄弄看,如果弄不好的话,我会马上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一定确保您在隔离期间有电视看。不到十分钟,他从梯子上下来,说应该好了。电视画面跳出来的那一刻,我连声向他道谢,并问他贵姓?虽然看不清他的面容,但能感觉到他有些腼腆,他说:“我姓时,时间的时,但我现在几乎没有时间观念,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我已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了。”说着,他的手机又响了。我心生敬佩,对他说:“小时,您的每一个小时都在为抗疫作贡献,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自己和自己赛跑的人!”他笑了。

不知不觉一周多了,每天除了刷刷手机看看书,若是不开电视的话,几乎一点声音也没有。好多次我站在房门上的“猫眼”向外张望,走廊也静得出奇,只有一日三次送饭的门铃声和一位“大白”姑娘清脆的嗓音,那一声“吃饭啦!”一下子“划破长空”。等我开门拿饭的时候,姑娘已没了踪影。我们有严格的隔离规定,被隔离人员是不可走出房门的;再说我们本身都是医务人员,更应遵守各项防控规定。所以,每次我总是把门打开刚好一只手伸出去的距离,拿好盒饭,迅速把门关上。虽然,我很向往外面的世界。

每天与家人电话沟通成了必须的功课。一次,他们仔细询问了我居住房间的朝向,正前方横马路是什么路?两面直马路各是什么路?我呢,是个几乎没有方向感,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人,有些纳闷,为啥问这么仔细呢?

我们住的隔离酒店的名字蛮有趣的,有13个字之长,念起来有些拗口,但地理位置很不错,面向杨浦大桥,我窗户的右边能俯瞰黄浦江。窗户是3米多高的落地大窗,我的房间正好与酒店的招牌在同一个平面上。第九天下午2点多钟,阳光明媚,我在窗前踱步,突然手机响了,传来了我妈的声音。她说,她们就在酒店对面的马路上,想问问我的窗户对面有没有能让她们辨别的标记?我蒙了,意外得有些语无伦次,也不知情急之下突然从哪里冒出来的聪明劲,说:我的窗户就在这家酒店招牌的第三第四个字的上方,你们顺着着招牌往上数一下,数到11楼便是了。另外,我窗户对面马路边的上街沿还有个红色的消防栓,你们只要走到消防栓旁边往对面看就行。当我从大窗外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越走越近时,我拼命地踮起脚向外张望。其实,我在高处,根本就不用踮脚的,可能人在激动的时候,一定会有些手足无措吧。看清了!我妹妹搀扶着我那步履蹒跚的老母亲,在一步一步向我走来。我又一次急中生智,立马拿起我的红色大衣拼命挥动,一边在手机里大喊:妈,我看见你啦!妈在手机里说:我挺好哒,你放心在酒店隔离,14天很快就会过去的!我情不自禁地高声叫着:妈,我一定会顺顺利利度过这段难忘的日子,平安回来的!望着老妈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

也许平日里,我们的生活总是很拥挤,总以为前面好像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在等着自己。来不及细思,忽视了爱与被爱。细想一下,在这十四天里,我们接受的,岂非是方方面面的爱吗?有来自家人朋友的“远程陪伴”,有像“小时”那样的千千万万个“大白”的辛勤付出,还有社会各方面奋斗在抗疫第一线以及默默无闻的后方支援者。

而这独处的日子里,我也颇有感怀:我们不过是被暂且隔离的医务人员,比起那些不幸的患者,我们不知要幸运多少呢!不要“谈冠色变”,更不要埋怨那些患者,他们才是最大受害者,他们更需要安抚与关爱。在精准防控的同时,也应尽力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战胜病魔,早日回归社会。

解离的那天到了。临走时,我看了一眼那间我度过的336个小时的房间,带走了酒店的纸质卡片,上面写着“1118”,那是我的房间号,留作纪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