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和陆元敏先生散步拍故乡
第22版:镜头艺术 2021-02-10

和陆元敏先生散步拍故乡

西本愿寺旧址(乍浦路455号),1931年建造

在目前租的住处附近,总是被白色的建筑所吸引

镜头下的好友陆元敏先生

红色的门,是我们喜爱的

这些即将动迁的房屋有着好看的三角屋顶

即将动迁地区,有着大片醒目的红色

自得其乐摆弄盆景的老房居民

朦胧的夜景(用33元塑料镜头拍摄)

窗台上的艺术

宁静的市民生活环境,是现实,又似梦境

◆郭 允

去年10月,工作生活在东京的我回到了上海,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里的老宅遇上了动迁。这使我在疫情期间得到了一次跨境的宝贵体验。我为自己的这次果断行动有点洋洋得意,因为放到现在再想要跨境的话,困难会更多。

动迁,这是从未想过的事,可以说做梦都没有做到过。如今亲身经历,不胜感慨。也正因如此,平生第一次经历了在故乡上海的搬迁。这一切,都不是主观能动性造成的,但这与自己意志无关的使自己的生活与环境带来变化的要素,更新了我对上海的认识。

为了保持减肥的成果,每天走路已成了我的习惯。在日本,只要不是雨天,我一般都会走上个1~2万步,回到上海也尽量保持这习惯,而且得更注意,因为中餐的很多料理,浓油如汤,吃了绝对会长膘。

庆幸自己同时还爱好摄影,否则从我的性格上来看,很有可能就是个宅男。所以,散步时拿个相机,一边走路,一边随缘按几下快门,于是,每次散步就会产生一些毫无目的的照片。

在此,我得说明一下,这次编辑所选的照片,大部分是和摄影家好友陆元敏一同扫街拍的,若没有陆老师,我一人还无法知道如此多元的上海,更没有胆量按下快门。回到上海,能时常见到陆老师,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这不仅因为他的作品对我僵硬的脑袋是一个莫大的冲击,他的为人和性格更是美好。那自嘲似的幽默感,至少可以大大延续我的寿命。每次听他讲话,总是要大笑到肚子隐隐作痛。

前几天和他一起扫街,他看上去有点不安,原来是因为裤子又破了一条缝,一位摄友对他说:“现在流行这样的啊。”我也插嘴:“应该再露一些,帅啊!”他说:“露不出来啊,里面还穿了棉毛裤。”笑死人了。

回上海已有三个多月,如此长时间呆在上海的机会,前所未有。上一次长期居留上海,是为了探望长期住院的父母,考虑那时的心境和实际情况,不可能去体会上海。这次我能安下心来细细地品味上海了。对于国内的疫情控制,我发自内心地觉得了不起。加之我们国人本来就具有的乐天派气质,使我们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这一块广大的疆土,未来能展现出更多更大的魅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