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封面
刘统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史专家刘统作品《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出版至今只有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而书店的销售已达到10万余册,到年底有望达到50万册,更有许多读者追问:“刘统下一步打算写什么书?”这样一本出版物何以迅速成为建党百年的“爆款”?
在昨天市委党校举办的《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新书出版恳谈会上,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等党史研究专家和《火种》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与党校学员一起,回望那段激荡慷慨的百年来时路,探寻红色火种如何在沉沉暗夜中成功燎原的密码。
销量有望破百万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定位就是“通俗化学术专著、大众化党史读物”,以“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为切入口,溯源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上迄20世纪初,下至1929年底古田会议,以全景式叙事方式,书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背景下的中国,充分展现我们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充分呈现从上海“出发”到古田“再出发”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充分反映从开天辟地到“风华正茂”时代巨变。
刘统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第一,视野拉宽,从1900年写起,写到古田会议决议。第二,这本书要让人读得进去就一定要生动,把故事讲好。第三,要用事实来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只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革命才能胜利。“我希望这本书给大家提供的是一部真实的历史。”
徐建刚称刘统的写作树立了一个品牌效应:“由严肃的历史学家来写通俗的历史读物,更好地向大众传播历史知识。特别是党史,党史写作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不能戏说不能乱说更不能胡说,需要历史的依据。”
“刘统不只是记述我们党诞生的瞬间,他把党的诞生的必然性历史往前延伸。”严爱云认为这本书销售有突破百万册的希望。
新受众需新传播
金山区政协副主席张斌、陈云纪念馆馆长吴瑞虎、嘉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胡芳等与会者都谈到了《火种》的通俗易懂,自己是一口气读完了四五十万字。市文旅局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处长游海洋透露,喜马拉雅已经蓄势待发准备制作《火种》的视听节目。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提醒:“还可以开发游戏。”
面对今天有了新的阅读习惯的新读者,《火种》确实可以由许多形式进行传播。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还提出了书本结合微视频的建议:“年轻人的审美和阅读是碎片化的,而党史是系统化的,如今的课题就是探索怎么走进新的群体。80后、90后、00后,一代全新的群众在我们面前,我们这些人能不能够让年轻人接受我们的研究成果,了解党的历史,这是一个问号。”
读物生动又有趣据悉,上海出版界还将在建党百年前夕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近期推出的重点党史读物有:《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研究丛书”《家书(歌曲、诗词、邮票)中的百年党史》《上海红色文化地图集》、“红色起点系列丛书”(第二辑)、《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00年》《诞生记——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英烈画传”等,特别是首次与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策划推出《半小时漫画党史》,是探索用通俗畅销的载体讲述严肃党史知识的全国首创。
在建党百年相关主题出版物中,不仅有以文字阐释见长的理论读物、历史读物、文学作品和资料文献汇编,还有地图、画册、连环画、漫画、音像电子,以及结合微党课和音视频内容的融媒体图书,等等,让党史读物生动又有趣,力争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需求。接下来,上海出版界将积极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组织优质作者资源和内容资源,举办多种形式多传播渠道的党史阅读活动,用活教育资源、搞活教育形式,凝心聚力,为上海创造新奇迹提供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