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尤加利果(油画) 念念不忘草头香 春馔 茶叶信件和喜糖 漫步淮海路 任广智老师,轻轻地走了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1-03-21

漫步淮海路

娄承浩

初春的一天下午,我约一些朋友漫步淮海路,从重庆南路培文公寓出发,人行道上梧桐树落叶后仅剩下枝干,毛毛细雨湿润了马路。有人认为阳光明媚天是漫步好时光,其实毛毛雨下漫步最浪漫。淮海路今年121周年了,我们漫步在毛毛雨下,还有风雨思沧桑的感觉。

淮海路上老公寓有20多幢,都是经典公寓。瑞金公寓原名爱司公寓,1927年建造,邬达克建筑师设计,为最早。1928年,赉安建筑师设计的瑞华公寓完工。他们一位是匈牙利籍建筑师,一位是法国籍建筑师,都是青年人,在淮海路上展开了舞台。上世纪三十年代,培文、永业、康绥、泰山、国泰、峻岭、淮中、淮海、光明、新康、林肯、武康、登云等一大批公寓如雨后春笋屹立。除邬达克设计的武康大楼外,赉安设计的培文公寓、淮海公寓紧跟着,两位青年建筑师在淮海路舞台上竞技,不分上下。中国建筑师奚福泉设计的康绥公寓,在永业公寓对面,采用包豪斯简约的建筑风格,棕色面砖加上两条水泥横线条,绵长而不呆板。来到常熟路十字路口,看到体量巨大的淮海大楼,它由中国建筑师黄元吉设计,以马路转角为中轴线,向两边舒展,站在远处眺望似雄鹰展翅。历经风雨沧桑,这些老公寓仍然完好地保留着,房管部门经常维修,定期大修,里面的居民生活很优雅。梧桐树两旁的老公寓,是近代上海历史的长卷,是今日淮海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淮海中路曾是法租界上的霞飞路,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贵族、艺术家和商人流亡到上海法租界。我翻阅汪之成所著《上海俄侨史》,有这样一段记载:“从30年代初起,上海俄侨区日益繁荣,尤其是俄侨的聚居中心——法国型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开始染上一股斯拉夫民族的情调:行列整齐的梧桐,黑白相间的仲夏遮阳伞,含有浓重俄国味的店招,高加索式的粗厚用具,莫斯科近郊式的花坛,伏尔加河流式的烈酒,东欧式的大菜,粗犷而又深沉的歌声,以回旋为主步的舞蹈……这一切都令人惊叹不已,也使霞飞路附近很快就被称作‘东方的圣彼得堡’。”霞飞路城市化后,似乎形成了一块俄侨区,豪华的公寓、鳞次栉比的商店,还有俄国餐厅、面包房、影剧院和东正教堂。

罗宋汤由牛肉丁、洋葱和胡萝卜混合在一起煮汤,甜味带酸、鲜滑爽口,现在上海人也很喜欢吃,最早传入上海的是俄侨。思南路邮政局以前是特卡登科兄弟开设的咖啡馆,规模很大,可放100张小桌子,周围挂满俄国著名画家创作的油画,西餐主食是面包、罗宋汤,还有炸猪排。成都路转角处老大昌,最初是俄侨开的面包房,冰糕是特色,冰淇淋里放坚果,至今仍有卖,12元一只。哈尔滨食品厂(淮海中路店)虽是山东人开的糕点厂,也是闯关东后,在海参崴、哈尔滨做供俄国人食用面包、糕点发展起来之后,在上海霞飞路上开分店。

当年,为了满足霞飞路周边俄国贵族生活需要,第一西比利亚皮草行在霞飞路特开贵妇专卖店。贵妇追求时尚,30年代俄国人又开设古今内衣店。多年来,这里的服装店一直引领着上海时尚。

改革开放后,淮海路几经大改造,西藏南路至成都路高架的淮海中路东段,新建了大批大商厦:成都路高架至常熟路的淮海中路中段,基本保持旧貌。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长春食品商店、光明村大酒家天天人丁兴旺。听淮海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淮海中路正引进著名品牌入驻,努力打造新潮一条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