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萨彦岭行军”:勇敢者的挑战 萨彦岭,我们来了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1-04-12

萨彦岭,我们来了

走近我赴俄雪地作战行军参赛队

奋力攀登

将伤员捆绑在临时运输架上,防止伤员二次受伤

准备参赛装具

中方参赛队员同俄方官兵交流比赛规则

◆向勇 邢鸿剑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将派出参赛队,赴俄罗斯参加“萨彦岭行军”雪地作战行军比赛,这是多国联合举办的“国际军事竞赛”中颇具特色的项目,也是中方首次参赛。中方参赛队由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抽组,这些“银装勇士”究竟如何练就,且看来自一线的报道。

总是遇到情况

“萨彦岭行军”是团体赛项目,各小组成绩根据小组总分来评定。比赛分两个阶段,历时两天一夜,路线总长为50公里,旨在提高参赛队员的野战技能和山地部队知名度,提升山地部队指挥员冬季高原条件下的指挥控制素养。实际上,中方参赛队员经过国内刻苦训练,已拥有过硬的“萨彦岭功夫”。

中国队员都是在昔日东北抗联浴血抗战的林海雪原接受强化训练。一天清晨,6名队员背着硕大背囊,肩挎步枪,左手扶着高过头顶的滑雪板,右手提着雪杖,在漫天的风雪中艰难开进,防寒面罩上每呼一口气,都会结上一层冰霜。为利于排汗,队员在雪地服下只穿了一件滑雪压缩衣,指甲大小的雪片落在队员身上,瞬间融化钻进衣服里,为了保持体温,他们必须加快营救速度,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

不久,负责雪上课目集训的旅副参谋长李忠南传达命令:“XX地域,我方队员不慎落入雪窟被困,上级命你小队迅速前往营救!”队员立即踩上雪板,借助雪杖支撑,加速向遇险地奔去。“停止前进!”队长王海涛突然叫停飞驰的队伍,大家围成一圈,中间是王海涛手中展开的地图,“被困人员情况危急,要抓紧时间赶到。”为压缩行程,王海涛决定翻越高程差460米、直线距离超过1300米的高山,若滑雪板上没有防止向后滑行的止滑带,人很难行走。但他们别无选择,王海涛冲在最前面,为队友蹚出安全的雪路,“雪地行军如同武僧‘扎马步’,既要保持脚踝对雪板的精准控制,又要注意背囊对自身重心影响。”王海涛回忆,战斗员雪地行军和运动员高山滑雪完全不同,更考验体力耐力,需要接受高强度专项训练,“像下山时,我们要用细绳把队员连起来,以便高速冲坡下滑时保持队形,而且跟滑雪场不同,我们途经的都是野雪,不仅蓬松,而且雪层下的地形变化莫测,稍有不慎就会滑进雪坑,况且每个人负重近35公斤,高速下滑中,稍有不慎就会失去重心,只要一人摔倒,就会导致全队连锁性摔倒。”

小技巧节省时间

到达图定地域,没想到是个悬崖,被困人员就在崖下的雪坑里,坑表面的雪有塌陷痕迹。没别的可想,队员立即解除雪板,将滑降绳抛下悬崖,顺着下滑。王海涛率先跳入遇险者所在的雪坑,然后让一名队员使用雪崩感应器搜索被困者位置,自己也甩出折叠式雪崩探尺,探测其深度。很快,随着传感器越发急促的声音,王海涛顺利锁定伤员具体位置。与此同时,其他人利用雪板雪杖、睡袋背囊等随身装备,捆绑出简易又保暖的雪橇状运送装置,以便后送伤员。在坑内坑外合力下,伤员被抬到运送装置上,包裹得严严实实,旋即奔向预定撤离点。

可伤员运送路上依然无法平静。“伤员生命体征变弱,需要尽早救治。”王海涛得知后,下令队员在脚底加装冰爪,以便爬山抄近道。登顶后,他们把攀登绳绑在两棵大树之间,用4个D字环相互作用做成滑轮组,配合手持上升器制成简易省力装置。王海涛让体力最好的一名队员重新滑下山坡,将绳子连在运送伤员的“雪橇”上,6人合力将伤员拉上山顶。这样的小技巧让他们的考核成绩从7分钟提高到4分钟,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

最后的一公里,是全程下坡的狭窄山路,王海涛一行发起最后冲锋,3名队员在“雪橇”前提供动力,另两人分别在伤员左右,通过不断变换合力方向来改变“雪橇”行进方向。王海涛在队伍最后,全程半蹲着,利用深犁式滑行,负责随时为全队紧急制动。

一天训练结束,队员坐在雪地里连忙脱掉雪鞋。由于训练强度太大,脚踝已被雪鞋坚硬的鞋帮磨得露出红肉,有的伤口甚至快要露出白骨。他们只能在训练时用薄薄的一层纱布把伤口垫起来,垫得太厚会更加磨脚。尽管如此,但是他们一旦到了训练场,腰杆子一个比一个直,眼神中透着犀利的杀气。

教练员也辛苦

赢得军事比赛,不仅需要出众的特战队员,还需要训法高超的教练员。教练员宋泽钢从军17载,当教练员就有10年,出自他门下的特战精兵不计其数。每当问到组训秘诀时,他都说:“训练最重要的就是‘实’。”

国内训练场与俄罗斯赛场的最大区别,就是山峰普遍不高,地形相对简单,要是随意设置考项,不仅达不到训练目的,还会消磨队员“啃硬骨头”的积极性。为了让训练场同赛场减少差异,宋泽钢和其余4名教练员提前走进大山深处,选中了羊草山,山的东南面有垂直落差约30米的断崖,宋泽钢又带人在断崖旁开辟一段约70度倾斜的斜坡作为斜面攀登训练场,形成上下坡闭环的训练场地。他们还在斜面浇了十几桶水,光滑的冰面给攀登者增大了难度。

为了加大训练难度,宋泽钢特地将雪崩搜救考核场地设置到阴面山坡的山坳里,这里积雪齐腰。如果特战队员不小心踩进坑中,很容易被雪没过脖子。“实战条件下,不仅被搜救的伤员会身处险境,搜救者人身安全也会随时受到威胁。他们必须在确保自己安全前提下展开行动,这是平时训练最容易忽略的战斗背景。”宋泽钢指着一处看似平整的雪面介绍,“这样的雪有规则平滑的下陷迹象,说明这下面就是一处比较深的雪坑。”说着,宋泽钢就跳下去,积雪果然到了他的腋下。

“那是军旅生涯中最漫长的一天,”宋泽钢回忆开设考核场地的第一天,“为了寻找又险又难的训练场地,我们一天翻过22座大山,还给每座无名山起了名字。只有自己先通过考核,才能知道设置得够不够难、够不够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