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广告 员工住企业宿舍 居住证不再难办 肺癌晚期不等于无药可救!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04-12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多样化治疗策略让临床医生更有底气

肺癌晚期不等于无药可救!

陆舜(右)在诊室接诊 舒大维 摄

周一下午1时多,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一路小跑下楼,“抄近路”穿过几条走廊,来到门诊4楼的诊室。候诊区早已等候着一大批病人及其家属。在一些患者心中,陆医生就是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本周将迎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尽管在国际上,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最常见的癌症,但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双双名列第一。陆舜说,如今化疗、放疗、手术、靶向及免疫治疗的多样化治疗策略,让他们这些临床医生更有底气说:“别怕,肺癌马上跻身慢性病队伍了,晚期不等于无药可救。”

“ 病人没看到就让我写方案,当我神仙啊”

陆舜是肺癌领域的知名专家,全国各地来求医的络绎不绝。在门诊,病人和家属总是大包小包,带着厚厚的检查单,拎着写有全国各医院名字的摄片袋。其中不少人辗转多家医院,因病情较重、诊断未明、疗效不显,走投无路才找到陆舜。因陆舜这里治疗效果好,找上门的就更多了。

南通的邵家姐弟满面愁云,姐姐开口说:“我们家姐弟仨,生病的弟弟43岁,确诊肺癌后用了两种化疗方案,效果都不好……陆医生,他还有救吗?”家属代诊的方式,陆舜并不推荐,但很多肿瘤病人由于身体原因,已经无法再经路途颠簸前来面诊,所以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仔细查看姐弟俩带来的材料后,陆舜摇了摇头,“方向错了,这种腺癌比较少见,当地医生可能不认识这个病。目前最适合的靶向药物国内还没有,下半年我们医院会有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不知道是否赶得上……”一阵沉默后,姐姐的泪水掉了下来,陆舜也有些惋惜。“肺癌的治疗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总有一些病人,治疗走了许多弯路。”

在过去,陆舜总是遇到这样的病人,一来就说:“我的朋友在您这里治疗效果好,我也想吃他这个药。”陆舜说,不同的肺癌治疗方法不一样,即便是同一种病理分型的肺癌,每一个患者的病情也有差异。有的人先开刀再化疗比较好,有的人先化疗再开刀比较好。肺癌的治疗一定基于分型和分期,没有分型分期、没有活检的治疗是不科学的。而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最好先住院做全面检查,由医生给出综合性的方案,才能获得科学治疗。

60多岁的秦先生,因标准治疗和免疫治疗都已失败,家属十分着急,希望陆舜写个治疗方案带回老家。陆舜仔细看完病案资料,建议他先住进来。“这个病情很复杂,当地治疗失败,目前还在不断进展,最好能把人带过来……”家属不愿病人奔波,执意让陆舜写方案。“写个方案看起来容易,但副作用能不能耐受也不知道,方案是否获益也不能保证,病人都没看到,你就让我写方案,真当我是神仙啊?”

“跟肿瘤和平共处,即使晚期也不要绝望”

一位专门从哈尔滨“打飞的”来看陆舜门诊的病人,抢到了当天下午的第一号。他2014年肺癌开刀,每年检查一次,指标正常,肝功能也是好的,只是肺部有少许炎症,不需要特别治疗。“正常生活,当地随访,根本没必要挂我的号,更不必专程来上海。”陆舜直截了当地说。但这名男子却说:“听你说没事,我才放心。”

还有一个30多岁的年轻女性,体检查出结节,好不容易挂上了陆舜的门诊。“你的结节很小,不到5毫米,半年后随访一次,变大了考虑手术,没变化就让它去,每年拍个CT。”他告诉这位女士,结节靠吃药是吃不掉的,也没必要立即做手术。有很多人和结节“相安无事”好多年,也不影响生活,为什么一定非要“摧毁”它呢?

这些年,有关肺癌的医学知识铺天盖地,来找陆舜的病人和家属,大多做足了功课。有的直接问,能否入组临床试验;有的因为耐药而来;还有的明明在当地治疗效果很好,却非要中途换个“更好的”医生。

陆舜认为,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可以咨询两三个医生,制定好治疗方案很重要。一旦开始治疗,最好还是固定在一个医生这里。如果治疗效果不好,再考虑更换。千万不要在治疗过程当中不停地换医生,这对患者没有任何的帮助。

“二三十年前看肺癌,看着看着,老张、老李就不来了,不用问,去世了。”陆舜说起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多年前,病房尽头住着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宗教人士,他得了肺癌晚期,查房时很客气地说:“陆医生,我这里没什么事,你去看别的病人吧。”查房刚结束,护士就来叫陆舜:“病人不好了。”很可惜,没救回来。

这样的情况,现在已经极少发生了。科学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这十几年来,肿瘤治疗的观念也已从杀灭肿瘤转为跟肿瘤和平共处。即使到了晚期也不要绝望,现在抗癌五年、十年以上的患者并不鲜见。“我有好几个晚期病人,已经活了20多年。”来看病还要“凡尔赛”一下:“陆医生,我怎么还活着?”

“要攻克肿瘤,就要站在肿瘤位置上思考”

当然,来找陆舜看病的肺癌病人,都很关心耐药问题。陆舜分享了一句他个人非常喜欢的英文:“If you want to beat cancer,you must think like cancer.”也就是说,要攻克肿瘤,就要站在肿瘤的位置上思考。“你想要生存,肿瘤也是这么想的,为了对抗药物,它需要不断进化,而耐药在某种程度上便是肿瘤细胞进化的结果。”

通常而言,一种靶向药物是针对癌细胞的某一个蛋白、某一个分子起作用,所以只能抑制肿瘤生长的某一条通路。当一条通路受到抑制时,肿瘤细胞会自寻新的生路,久而久之,耐药性就这么来了。

“能有机会吃上靶向药,应该说是幸运的。”陆舜说,靶向药物只适用于体内存在相关基因阳性的患者,所以必须要做基因检测。几乎所有吃靶向药的,最终都会面临耐药。一旦耐药了就无药可救?其实也不是绝对的。“医生有很多处理方法,而且靶向药物也在不断更新。”

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对肿瘤药物的耐药性研究已从被动转为主动。陆舜说,当一个药物还在进行临床试验时,耐药性研究就已经开始。去年此时,陆舜领衔的一项临床研究获得成功,国内首个、世界第二的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药阿美替尼获批上市。阿美替尼作为第三代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由我国自主研发,打破了晚期肺癌治疗耐药后只能依赖进口药的困境。今年,阿美替尼二线治疗纳入医保,可以极大地减轻符合条件的病人的经济负担。

首席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