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小文化企业说,贷款申请难度大、额度低、利率高的困难,而金融机构则认为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难、知识产权权属界定难、抵押资产追偿难等风险控制上的困难。困难虽然客观存在,但是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仍然是趋势所向。”在第二届“文化产业投融资实务论坛”上,上海市律协基金委主任、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马晨光这样表示。日前,来自行业管理协会、头部影视公司以及银行保险信托的业界代表,共聚一堂,不回避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现实困境,积极寻找破解之道。
文化企业
困难挺多,探寻新路
“跟互联网合作,一般只有15%的毛利(管理费),但制作周期可能超过一年。对公司来说,如果去找金融机构融资,那基本上盈利微乎其微。”出品过电视剧《上阳赋》《大宋少年志》《特赦1959》的上象娱乐副总裁薛锦圣坦言,当前我国影视行业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传统影视公司受平台桎梏较重。
“可以让金融机构拿到更合理的投资回报。”图莳传媒CEO程浩然专门就平台垄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影视企业未来的方向是进一步规范行业垄断行为,在政策的扶持下文化产业在三至五年内必会迎来新的高峰。诺心文化的刘月欣则从标准化角度分析了影视行业为何融资难,究其原因是影视公司等文化企业以创意为核心,而传统金融机构更青睐标准化产品,“未来,希望在科技的帮助下,设计出一套新的公式,让二者有进一步融合的空间。”
金融资本
细分内容,精细设计
上海银行人广支行行长刘峻表示,银行需与文化产业结合,金融机构需要结合文化细分领域内的专业内容,精细化设计产品结构。“银行今年新设文化科技支行,专门以文化科技产业投融资作为服务重点。”
中国人保的王可泽介绍了完片担保的运作模式,又解答了第三方监理、影视行业保险等问题。中城联盟投资基金、投资发展与投行总经理王磊表示文化产业发展有自己的周期性,是有轨迹可循的,“在文化和金融的博弈过程中需要专业律师等第三方机构的帮助。”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主任于志庆表示,虽然大家提出了很多痛点和难点,但还是希望行业人士保持信心和希望。“未来,我们希望和金融、法律、保险的专业人士,一起继续努力,搭建一个更加专业、开放、共赢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沟通平台,助力上海的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于志庆说。 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