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进博会,各种高新技术产品纷纷亮相
本报记者 李一能/文 本报记者 孙中钦/图
如果从飞机上俯瞰,在上海西郊广袤的土地上,一束巨大的“四叶草”伸展开柔美的枝叶,成为上海最为特色的地标建筑。它就是位于徐泾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世界上在营的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它的传奇故事,要从10年前开始说起。
2011年1月9日,商务部和上海市举行“共建国家会展项目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同年12月26日,室外展场地基工程正式开工,在青浦徐泾打下了第一根桩基;2012年7月28日,“四叶草”主体建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保证正下方轨交2号线不间断运行的前提下,项目总体建设仅用了30个月,于2014年12月31日(提前6个月)实现了全馆交付使用,铸就了会展场馆建设界的奇迹,一举拿下了建筑工程界的鲁班奖、白玉兰奖、詹天佑奖。同年10月19日-21日,进行了试运营首展。
作为国家级超大型会展综合体,会展中心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西部,与虹桥交通枢纽的直线距离仅1.5公里,通过地铁与虹桥高铁站、虹桥机场紧密相连。周边高速公路网络四通八达,2小时内可到达长三角各重要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它的总建筑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首次实现大面积展厅“无柱化”办展效果,并且率先引入现代展览业较为盛行的会展综合体理念,集展览、会议、活动、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业态为一体,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会展综合体。
会展中心建筑主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呈“四叶草”造型。国家会展中心在设计中更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秉承“中正致和”的理念,展现了综合体和美吉祥的形象,而商业广场正好是幸运草之蕊,寓意着希望和绽放。
经过10年发展,会展中心年展览面积超过上海年展览面积三分之一,长期位居全国前三,跻身行业前列,实现由“会展新兵”到“行业领军”的华丽转身。近年来,会展中心每年举行超过百场展会,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展会在这里举行,在汽车、设备制造、纺织、食品加工等领域,展会规模和质量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四叶草”建成至今的高光时刻,无疑是2018年11月5日,成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场馆。展会共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无论从规模还是水平看,都是史无前例的。
会展中心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承办单位之一,承担起服务保障主场外交、招展布展、服务论坛会议的使命。从场馆改造到竣工调试,从展品运输到入场搭建、从绿化维护到广告设置,从餐饮保障到保洁清运,从安保管控到客流疏导,每个细节都体现出国际一流水准。
今年,是会展中心十周年。回顾往昔,它的诞生是上海立足承接世界展览业重心东移,服务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促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的重要标志,打造了全球会展业新高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为推动中国会展业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