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电影《一九二一》火热刷屏 沪剧主旋律作品注重年轻化表达 这座光荣之城遍布红色印记
第10版:文体汇 2021-06-26

沪剧主旋律作品注重年轻化表达

《风雨江城》《飞越七号桥》今明上演

《风雨江城》剧照 记者 郭新洋摄

“青山有情埋忠魂,遍地黄花分外香。路漫漫,云苍苍,寥廓江天万里长……”今晚即将在虹桥艺术中心剧院上演的原创沪剧《风雨江城》的首尾,漫山遍野的山菊花开满舞台,张燕雯饰演的地下党员沈湘,为了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的女儿,将上演一场惊心动魄情感大戏。

明天即将在闵行慧音剧场首演的原创沪剧《飞越七号桥》,则取材七宝镇与“七号桥”碉堡的真实史料,沈慧琴饰演的是一位普通棉布商人,经历了解放战争中涉险只身送碉堡布阵图等一系列事件,逐渐成长为识大体、明事理的进步女性。

由长宁沪剧团和新东苑沪剧团带来的这两部作品,在沪剧艺术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资源优势,推陈出新。两部戏的创作,在“主旋律作品的年轻化表达”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昨天记者探班《风雨江城》的彩排,十年前,这部戏曾由沪剧名家陈甦萍主演,如今张燕雯、黄爱忠、朱桢、王斌等中坚力量已接过传承接力棒。张燕雯套用戏里的台词感慨:“天下母亲都一样,我早已把戏里的演员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飞越七号桥》来源于现居七宝的93岁老党员杨德明的真实经历。该剧以新东苑沪剧团团长沈慧琴饰演的女主角赵春梅的成长过程为视角,将演出建构在一个具有极度艺术张力的故事当中,以人物心理展示推进矛盾冲突。

为增加艺术感染力,主创在遵循沪剧唱腔和故事以情动人的特点基础上,作曲首次引入越剧、京昆、评弹等“姐妹”艺术门类曲调。戏里舞美场景同样意蕴十足,充分发挥戏曲写意手段,以时空虚拟变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舞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