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华
今年13岁的小南(化名)妈妈无业,爸爸吸毒,自己还患有先天性唐氏综合征。为了缓解孩子的就医压力,浦东新区区委政法委、新区卫生健康委、所在街镇多次协调,解决了小南的就医补贴,并落实了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家访。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抗击“白魔”的同时,如何守护涉毒家庭的孩子出淤泥而不染,令人关注。
近日,上海市禁毒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最新的毒情形势:本市毒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现有吸毒人员总量已连续4年下降。但受国际毒品问题泛滥蔓延、毒品犯罪手段多样化趋势等因素影响,禁毒形势仍然严峻,青少年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
一人吸毒,全家遭殃。一旦家中有人吸毒,甚至以贩养吸,家里的孩子常常陷入监管不力、甚至监管缺失的困境。幸运的是,这些孩子并没有被社会遗忘。上海相关政府部门、社区干部、社工、家庭医生等纷纷叩开了这些孩子的家门,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帮助。在浦东新区,有一个“青莲”计划,即关爱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行动,浦东新区区委政法委通过整合公安、民政、教育、卫生、团委、妇联等部门的资源,解决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急难愁盼的问题,帮助其健康成长。“不但需要为这些孩子解决实际困难,还亟需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专业人员需及时介入。”浦东新区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爱这些“青莲”一般的孩子,法律利器不可或缺。根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原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基础上,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两章,确立了我国未成年人“六大保护”的制度框架,还创新发展了强制报告、信息查询和从业禁止等制度,新增的儿童主任职责则是“落实专人专岗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法定要求”。
同时,本市正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全面部署启动上海禁毒智能化管理服务预警平台建设,提升禁毒工作的智慧化、科技化水平。在高科技背后,也期待有更多人文关怀的温暖融入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禁毒工作造福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有信心、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并且要把禁毒工作作为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义举善举来做好。”伴随着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一张困境儿童的保护网也将越织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