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
许多人用电脑时都遇到过讨厌的网络弹窗,有时想关还关不掉,不胜其烦。昨天,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PC端应用软件网络弹窗调查报告》。调查的30款常用软件中,有11款软件的弹窗在安装、广告内容、广告特征、广告功能按键等检测中分别存在不同问题,占比37%;某浏览器在15分钟内弹出窗口多达9次。
软件弹窗岂可“弹弹不休”?
弹窗往往是广告,但有的并不按照有关规定标注“广告”,也不注明广告来源,有的还无法“一键关闭”,或是关闭后再次弹出,无法设置弹出周期或永久不弹出,严重干扰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像“15分钟弹窗9次”,近乎骚扰。更有甚者,有的弹窗内容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有的推广非法药品、夸大疗效,涉嫌虚假宣传。
软件弹窗的种种乱象,不少已经涉嫌违法违规。比如,无法“一键关闭”,就违反《广告法》第44条:“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更不要说色情低俗信息、虚假宣传等,也明显越过了法律法规的红线。
软件弹窗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需要加强治理和整顿,还用户一片清净。各软件公司应负起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自我检查和约束。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整治和处罚力度,清理和遏制弹窗中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同时,要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内容,对弹窗行为作更加全面的规范。
弹窗乱象不仅存在于电脑,在手机中也屡见不鲜。此前,工信部就开展了App弹窗骚扰用户问题的专项整治。用户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问题有:弹窗信息标识近于无形、关闭按键小如蝼蚁、页面伪装瞒天过海、诱导点击暗度陈仓。经过整治,数十家头部互联网企业按要求完成整改。治理有效,但也要防止问题反弹、顽疾难断。
电脑端和手机端需要“双管齐下”,整治“扰民”的弹窗乱象,为用户营造更安全、更健康、更干净的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