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施廷懋(前)和王涵是跳板上的天作之合 本版图片 新华社
女子双人3米板决赛,30岁的老将王涵终于圆梦,摘得自己的第一块奥运金牌。颁奖仪式上,她将金牌挂上同龄的搭档施廷懋的脖子,那已是后者的第三块。
你可能不相信,这是王涵第一次出战奥运会的女子3米板。“我曾是常年替补。”王涵说笑,自己这名“老板凳”,终于有机会跃上跳板的巅峰。9岁时,王涵在省体操队集训,却被跳水教练李芳一眼相中。河北跳水出了个郭晶晶,相中王涵的李芳正是晶晶的师傅。所以,在王涵心里,一直有个目标——成为师姐那样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在中国跳水队,成名趁早的例子不少。伏明霞14岁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陈若琳16岁摘得10米跳台两金……相比之下,已经在国家队待了10多年的王涵,离开巅峰,总差了那么一点。伦敦,里约,两届奥运选拔,最后的结果都是别人出征,她回家。里约奥运会后一年,王涵主动给领队打电话,要求回国家队,“我觉得自己还能拼,还有进步空间。”结果,她先是拼单人3米板名额,到了2019年,与奥运冠军施廷懋配对双人3米板,越跳越有感觉,奥运的大门,终向她敞开。而因为疫情,这扇门又突然掩上迟迟不见动静。
急吗?肯定。但她并不焦虑,“因为奥运会是不分年龄的,我没有这方面的担心。”昨天的3米板决赛,8组选手中,王涵和施廷懋排在第5个出场,前4跳两人一路领先,最后一个自选动作向内翻腾两周半曲体完成后,王涵走出水池望向大屏幕,当总分出来后,她喜极而泣,与搭档紧紧拥抱。“第一次奥运,第一块金牌。确实等得太久了。”
王涵是奥运新人,她的搭档施廷懋却早是奥运冠军。里约奥运会,25岁的施廷懋包揽女子3米板单人和双人金牌。但从里约到东京,这条重新出发的路却多坎坷。伤病,笼罩着她的职业生涯。卫冕冠军的重压,和被疫情打乱的备战计划,又让施廷懋不得不去做更大的调整。说起来,施廷懋原来不叫施廷懋,改练跳水后,爷爷将她名字里的“廷婷”改成了“廷懋”。因为“廷”有国家的意思,“懋”则寓意勤奋努力。出征东京,她依旧随身带着全家人的照片,“比赛时,父母和我很少联系,怕影响我,但因为疫情,和他们的关系更深了一点,也很感激他们帮我走出人生最低谷。”
于是,脚踝绑着厚厚的肌肉贴,施廷懋再度站上奥运3米跳板。“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人在顺境中做到这点容易,但逆境中还可以吗?”赛后,施廷懋解答了自己的疑惑:“让人变强的从来都不是这块金牌,而是通往这块金牌的道路。”
这是王涵的第一块奥运金牌,也是施廷懋的第三块,合作两年,昨天,她俩各自为对方,送上了一份大礼。外表看,王涵像大姐,但长着娃娃脸的施廷懋,其实和王涵一样大。她俩也是中国跳水征战奥运历史上,3米板上年龄最大的姐妹花。昨天决赛的每一轮动作,均是施廷懋发口令,王涵跟上,两人高高起跳,稳稳落水。
信任,是这对跳板搭档在比赛中留给观众的最深印象。每一次上场,施廷懋都牵着王涵的手,包括在领奖台上,“也是给对方一种信心吧。因为我们是跳水第一个项目,也希望给队友、给整个队伍一份鼓励。”
这次奥运颁奖改由运动员自行领取奖牌,仪式上,施廷懋拿起一块给王涵挂上,王涵也拿起另一块,给施廷懋挂上。军功章里有另一半的功劳,还有什么能比这种新颖又特别贴切的方式,更能表达她俩相互之间的情谊?
特派记者 金雷(本报东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