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Z世代  笔下千里江山  心中盛世中华
第T1版:特刊 2021-07-26
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

Z世代 笔下千里江山 心中盛世中华

最近,Z世代年轻人迷上了一项很“燃”的寻宝活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策划推出的扶贫成就公益传播活动“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一上线就成为爆款。长卷以习近平总书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等论述为创作灵感,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带领56个民族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向全面小康的盛世图景。

巧得很,绘制插画长卷的也是一群95后Z世代年轻人,来自上海青年创作团队——聚变工作室。长卷中还藏着寻宝游戏,埋设了100个“彩蛋”,哔哩哔哩24位头部UP主担任“宝藏守护者”,向海内外网友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

“长卷寻宝”上线至7月24日,全网浏览量破1.5亿。寻宝很燃!中国很赞!身处伟大时代的年轻人,激起了爱国情怀、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Z世代积极转发,推动扶贫成就“破圈”传播,连海外网友都怒夸:This is“real China”(这才是真实的中国)。

湖南 总书记扶贫足迹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走进苗寨看望特困户,前往水果基地亲手摘柚子,“看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总书记十分关心湖南少数民族的水、路、电、教育和医疗情况,重视民族地区扶贫特色产业的发展,指出要因地制宜,找好“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的脱贫致富好路子。

土家族

土家族人世代生活在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山多平地少,房屋依山而建,顺溪河碧水而筑。土家族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或山坡为支撑点,另一端采用架空、悬挑、吊层、叠落等手法悬于水面、岩壁、洼地上。

苗族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苗族分布,贵州、云南和湘西地区是苗族聚居区。走进苗寨会沉醉在五彩斑斓、变化万千的服饰海洋中。住在不同地方的苗族人,根据环境、气候、物产等,发展出200多种服饰样式。

江西

井冈山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福建

畲族

畲族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山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原材料。畲族的花斗笠以五彩九重篾编织而成,精致轻巧,滴水不漏,配上水红绸带及各色珠子,耀眼夺目。

总书记扶贫足迹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英德市连樟村,走访了村公共服务站、扶贫玩具加工厂和贫困户家,强调要认真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牢记总书记嘱托,连樟村整合地缘资源要素,成为全国首个5G村。在5G商用启动仪式上,北京现场成功地通过5G网络与连樟村连线。

台湾

高山族

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我国政府以“高山族”为其正式族称,台湾当局称其为“原住民”。他们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他们和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反抗外来侵略和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

粤港澳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来自全国各地及共产国际的代表出席大会。中共三大是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统一战线方针,解决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重要问题,推动了国共两党历史上的首次合作。

海南

总书记扶贫足迹

2013年4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对产业园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经营玫瑰花、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并强调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黎族

黎族是生活在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打柴舞由平步、磨刀步等九个相对独立的舞步组成。舞蹈节奏强烈有力,动作古朴粗犷,被誉为“五指山艺术之花”。

广西

总书记扶贫足迹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抵达广西,来到北海、南宁等地,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习近平高兴地说:“广西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了,630多万人脱贫。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

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南方,东起广东,西至云南,北达贵州,南抵北部湾。壮族的“三月三”是每年民歌集会中最隆重的一次。壮族定期聚会唱歌,唱歌的地点称为“歌圩”。

瑶族

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的130多个县。盘王节又称“做盘王”“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瑶族人纪念始祖“盘王”的盛大传统节日。1984年盘王节定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

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等地。花竹帽,毛南语叫做“顶卡花”(即在帽底编织花纹的意思),象征吉祥幸福,是毛南族男女的定情信物,亦是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

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省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京族独弦琴因只有一根琴弦而得名。演奏时,右手持挑棒或竹签弹奏,左手握摇杆,通过推、拉获得不同的音高。

仫佬族

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与贵州的仫佬族,在周围群山交错的峡谷平坝上生活。逢辰丑未之年的冬至前后的依饭节,仫佬语称“喜乐愿”“做依饭”等,是仫佬族敬神、娱神、祈神保佑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的节日。

扶贫楷模 黄文秀

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广西,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挑起全村脱贫重任,引进蜜蜂养殖业,构建“村集体+养殖大户+基地”新运营模式,带动全村整体脱贫。她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2019年6月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贵州

总书记扶贫足迹

2021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了苗绣扶贫车间,向村民详细询问制作工艺流程。习近平指出,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遵义会议会址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水族

“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主要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水书的文字符号既有类似甲骨文、金文的一种汉字,也有众多的象形文字符号,还有段落表义的图画文字。

阿昌族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人吸收了汉族的兵器制造技术,形成独特的户撒刀锻制工艺。户撒刀通过热处理使刀叶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柔可绕指,吹发即断,刚可削铁”。

布朗族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的布朗山。他们的蜂桶鼓舞因其形似蜜蜂桶而得名,参加人数不限,以象脚鼓、铓、镲等作伴奏。动作大方、粗犷、潇洒,场面壮观动人。

仡佬族

贵州务川和道真两地是仡佬族的集中聚居地。“三幺台”是仡佬族特色的待客习俗,就是请贵客吃饭,一顿饭要吃三台(次)才算完结。第一台为“接风洗尘”,第二台为“八仙醉酒”,第三台正席,名为“四方团圆”。

布依族

布依族居住的地区,属我国南方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一个亚热带岩溶化高原,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布依族蜡染色彩绚丽、图案美观。成品蜡染的自然冰裂纹,形式多样,美观大方。

扶贫楷模 姜仕坤

贵州省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以坚忍不拔的劲头,探索出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精准脱贫的“晴隆模式”。他把群众疾苦挂在心上,足迹遍布晴隆县所有乡镇、村居,和老百姓细算经济账、共谋脱贫策,发动群众种草养羊,发展山地特色经济。2016年4月,他在出差时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侗族

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均有侗族分布。擅长音乐的侗族人民将唱歌视为生活中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中的精粹,主要特征是在音乐上形成了复调结构与表现手法。

云南

总书记扶贫足迹

独龙族主要居住在贡山县独龙江乡,生活条件艰苦,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惦念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独龙江公路是独龙族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41公里至63公里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是整条公路建设的瓶颈。2014年元旦前夕,获悉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希望你们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帮助下,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战各种困难,顺应自然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生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哈尼族

利用山区自然条件开垦梯田,是哈尼族的特长和千年的传统。在滇南红河南岸的哀牢山中,梯田蔚为壮观,呈长条环状的水田绕山而行。哈尼族还善于利用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溪流涧水引入梯田。

独龙族

独龙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独龙江地区山高水急,崎岖难行,1999年9月9日,国家投资近1亿元的独龙江公路全线竣工通车,结束了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不通公路的历史。

傣族

云南生活着百万傣族人,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傣历六月下旬或七月初(公历4月中旬)举行,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青年男女相互泼水祝福,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

普米族

普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其住房“木楞房”是纯木结构,木板盖顶,四墙用木料重叠垛成。正房内设火塘(锅庄),火塘左右设卧铺,平时在正房火塘边食宿、议事、待客。

怒族

怒族跨国而居,我国主要分布在滇西和西藏,邻国缅甸也有少量聚居。仙女节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三月十五举行,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三大类别。

扶贫楷模 张桂梅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用教育为女孩们筑梦。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她身患绝症,却拖着病体坚守讲台,建校12年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她把累计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诉说着“膝下无儿女,桃李遍天下”。

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景颇族地区是中国大陆最早引种咖啡的地方。云南有长达近百年的咖啡种植历史。遍布大街小巷的上海咖啡店,所用的咖啡豆大量采购自云南。

纳西族

丽江大研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纳西族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城依水存,水随城在”,石桥、木桥多达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桥梁密度居中国之冠。

基诺族

1979年,基诺族被国家确定为祖国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单一民族,是“第56个民族”。基诺山漫山遍野的竹林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用品,他们住竹楼,吃竹笋,刻木记事用竹板竹片,吹拉弹奏也离不开竹。

佤族

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主要聚居区。木鼓是佤族传说中的通天神器,阿佤山区村村寨寨都有自己的木鼓歌场。沧源县90%的人能跳木鼓舞,唱木鼓歌。

傈僳族

傈僳族的自然历法,很富于民族和地区特色。他们借助山花开放、山鸟啼鸣、大雪纷飞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判断生产节令。傈僳族把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干季11月到次年2月,湿季3月到10月。

白族

白族聚居在云南大理地区。白族人喜食酸辣,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油鸡、螺蛳酱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不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佳茗,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德昂族

德昂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3个地州9个县市。德昂人被称为“古老的茶农”,家家户户都习惯栽茶树。茶是最重要的饮料,如两人产生矛盾时,只要送一包茶,就可求得谅解。

拉祜族

芦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拉祜族崇拜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象征。拉祜族人在葫芦上插上五根竹管制成芦笙,跳起芦笙舞,表现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幸福生活的祈盼。

四川

总书记扶贫足迹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道别时,彝族同胞向总书记敬献查尔瓦,唱起《留客歌》,唱响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羌族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羌历年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羌语称“日美吉”,即“吉祥欢乐的日子”,又称“过小年”。

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语对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称谓,如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人自称“兑巴”,后藏地区的人自称“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卫巴”。

哈萨克族

生活在天山草原的哈萨克族人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和水草情况,会有相对固定的春、夏、秋、冬四季牧场。每逢季节转换,哈萨克族人赶着牛羊,马车带着毡房、日用品等,在各个牧场之间转场。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呼伦贝尔市所辖额尔古纳市的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合列布是俄罗斯族人的主食,也是最古老、最尊贵的食物。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盆地边缘的沙漠和戈壁开发绿洲,是维吾尔族农业的特色。古老的坎儿井是由若干个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组成。

彝族

彝族人生活在滇、川、黔、桂。火把节为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开始,历时3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选美等。

门巴族

门巴族生活在喜马拉雅东部的门隅和墨脱地区山区。门隅和墨脱地区资源和物产十分丰富,森林密布,木材储藏量极为丰富。珍稀动植物众多,如墨脱境内的高等植物就有3000余种。

珞巴族

珞巴族聚居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珞巴族服饰由树皮等植物纤维纺织的土布缝制。这种没有领、袖、衣袋的服饰是珞巴族人终年不离身的唯一上衣,男女老少白天穿在身上,夜晚取下当被盖。

UP 主说

新疆画卷“宝藏守护者”

绿眼睛Andy

全世界人民都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我想通过我的镜头和讲述,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我去过中国很多地方,看到了中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也见证了许多地方的脱贫成果。

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这在人类的历史上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云南画卷“宝藏守护者”

高佑思

云南脱贫方面成就,让我更理解了“一个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意义。

我想帮助更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用他们的眼睛、他们的文化、他们的语言去探索中国。

把我在中国的经历分享给不了解中国的人,向世界讲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