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坚持做好“三件套”“五还要” 疫情防控,“严”字当头 日行1.5万步只为市民用上好水 国内多地疫情,个人防护怎么做?
第4版:上海新闻 2021-07-30
杨树浦水厂城投青年创新实验室默默守护申城供水

日行1.5万步只为市民用上好水

李玲在实验室检测水质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扫码看视频

拧开水龙头,哗哗用好水,这是市民最日常的生活。这背后,是上海供水行业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优质自来水服务的默默守护。在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杨树浦水厂内,以李玲为领军人物的城投青年创新实验室执著追求——为让市民稳定用上优质好水,他们常常备两套衣服,每日步行超1.5万步。

创新实验室硕果累累

杨树浦水厂是一座1883年8月就建成供水的老水厂,解放后,制水设备已多次扩建和挖潜改造,供水能力与供水范围逐步扩大,担负着杨浦、虹口、静安、普陀、宝山等区域的全部或部分生活与生产用水供水任务,日最大供水量140万立方米。

为如此量大面广用水质量保驾护航的,有城投青年创新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不只是有用于测检水质的“瓶瓶罐罐”,还撰写了《应急预案台历》《杨厂案例集》《电气检修日记》等,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以案说法”,详细总结经验,促进水厂进一步降本增效,安全优质供水。

近几年,城投青年创新实验室还参与了“36万吨系统混凝剂投加优化”“余氯仪监测点前移”“硫酸铵系统优化”等课题研究,进一步保障水质安全、稳定。

为水质更好攻坚不止

这个创新实验室有20名青年,他们分布在一线制水、水质化验、仪表维护等关键岗位上。领衔这个创新实验室的是一个年轻女子——李玲。创新实验室的前身,就是以李玲名字命名的“李玲课堂”。

当杨树浦水厂启动对常规加氯系统进行的深度处理改造后,为了配合深度处理改造工艺计划有序进行,在杨树浦水厂技师工作室的带领下,李玲带领青年创新实验室完善有关加药(硫酸铵、次氯酸钠)课题。

这样的课题,如在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前进行,可以专辟区域,在停用的设备上进行,操作也相对要好一点。但是,水厂启动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工程后,为了居民用水需要,每天的日供水量还有100万吨。有关课题实验、数据采集、后期调度等工作只能在那些仍正常生产运行的设备上进行,若不小心,就可能出现难以想象的情况。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们在正式研究和实验前,制定了详细处置预案,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发展。由于水厂内的一些区域已成为深度处理工艺改造的工地,原本三五分钟的取样等工作路程,兜兜转转要花10分钟左右;烈日炎炎下,李玲和同事的工作服不但常常沾上尘土,还满是汗水。由于往返次数多,路程长,他们一天下来的步数常常超过1.5万步。为解决衣服湿透带来的不便,李玲常常一天两套衣服,穿一套备一套。

累则累矣,但李玲和同事并没有停下攻坚的步伐。她说,顺应“智慧水务”技术人才需求,创新实验室未来三年还将继续结合杨树浦水厂实际生产要求,进一步针对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工程中的重、难、疑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以便进一步保障生产运营安全,努力让上海市民用上更高品质的水。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