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星期日
“空中课堂”请来名师和你“面对面” 校园加减法为快乐成长寻找答案 花式“第一课”精彩新学期启航
第4/5版:要闻 2021-09-01
2021秋季学期,注定有些不同寻常

校园加减法为快乐成长寻找答案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活力的童年和少年,今年,中小学“五项管理”规定、“双减”政策相继出台,“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

在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记者走访申城中小学校园发现,一些值得期待的改变悄然发生。减去过重学业负担,增加运动活力、增加多元课程内容,更增加管理智慧,一道道校园“加减法”,正在努力为学生成长寻找答案。

减 学业压力

作业布置不能“随心所欲”

学生还能自己选择做作业?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把落实作业选择权的工作,交给华政附中的学生“模拟学校”学生事务中心完成,学生“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等牵头制定了包括分层作业、作业选择权、作业监测监控多项“校园立法”。新学期,学生事务中心计划将对多项立法进行2.0版本“修订”。比如,“备课组统一书面作业及总量:各年级绝大多数学生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其中初中语、数、英每科不超过25分钟,物、化不超过10分钟。”“高中作业时间不超过2小时,其中语、数、英不超过30分钟,等级考不超过15分钟”等。校长傅松说,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自主管理,既能通过模拟听证、条例修订等形式提高学生尚法意识,也能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激情,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作业层次和作业量,与此同时,还能促进教师优化分层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统一设计整个年级作业

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在新学期将推行一项全新的“主讲人”制度——每周三下午将成为语数英学科的集体教研时段,这三门学科都将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教研,由一位“主讲人”领头统一设计适用于整个年级的各科作业。“年级作业统一化能让班级之间教育资源更均衡,全体老师一起参加研讨,也能让作业设计更有效。”校长吕华琼说。此外,天一小学将在新学期推行作业定量调控制度和作业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并打造以数学学科为试点的智能化“纸笔课堂”,追踪学生解题思考轨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布置更加精准化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点。

应在课堂时间布置作业

暑假作业学生做得辛苦,老师却仅用一个“勾”或“阅”作为检查?为了让暑假作业发挥应有的学习效果,南洋模范中学出台了一系列暑假作业检查办法,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作业做好全批全改、精批精讲相关工作,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节奏;教师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检查、批改作业。为贯彻“双减”精神,南模中学规定,开学后,为配合校内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管理要求,任课教师应在课堂时间内布置作业,周一至周四不通过钉钉、QQ、微信群向全班发布课后作业。

加 素质培养

数十个运动小项等你来

迅速扶起两株即将倒下的小“树苗”;双肩落地平躺后迅速弹起,并将爱的礼物传递给对方……开学第一天,普陀区真如第三小学五年级(4)班的双胞胎兄弟储俊杰、储俊豪经历了一场别样的体能测试。这是该校本学期开启的一个新“传统”——开学体测,检验暑期快乐体育活动的成果。

在真如三小,体育活动时间大幅度增加。每周5节体育课以外,还增加了两节体育特色校本课程和两个体育活动。每个年级至少有两个特色体育项目,比如一年级是跆拳道和啦啦操,二年级是校园足球和啦啦操等。上午的大课间活动时段,不仅有全校统一的广播操或晨练跑步,还根据年龄段特点,利用学校实际运动场地,设计20多个不同形式的小型体育活动项目,包括篮球、短绳、垫上运动、长绳、乒乓板托球接力、跳橡皮筋等,让学生能够充分运动。

大同中学形成了学校体育课程及课外体育活动“4N+”的“大同模式”。“4”即每位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每天一个体育社团,每天一份体育课外作业;“N+”包括:主要针对各班运动水平较弱的“学生运动处方”班,针对运动特长的“学生精英训练营”以及+长短周期“体能加油站”,包括每天校外1小时运动锻炼,寒暑假、周末、节假日的体育回家作业,以及班际专项联赛,校运会等丰富体育活动内容。

新学年,卢湾中学将建立学生睡眠时长、作业时长、体质健康监测机制,每日通过家校平台手机端由家长上报学生前一天晚上睡眠时间、书面作业完成时长,由教学发展部和学生发展部进行跟踪管理,及时调试。每天9:35-10:05全校大课间活动期间,除了学生广播操,体育教研组还为学生设计了体能训练操、校园自编操等。开学后,一份每周《本周体育家庭作业“菜单”》也将下发到每名学生手中倡导学生因地制宜,居家锻炼,增强体质。

交响乐铃声带来美育体验

今天一早,伴着南洋模范中学学生走进教室的,是一段来自勃拉姆斯创作的《海顿主题变奏曲》第六变奏的旋律,40分钟后,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的第一乐章响起,这意味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下课了。

这两段音乐,是南模为新学年选定的上下课铃声,也是该校交响乐特色课程的一部分。校艺术总指导胡洁斐希望,通过一首首上下课铃声的更换,让学生心中能够留下一些古典音乐的痕迹。胡洁斐告诉记者,学校曾经使用的上下课铃声包括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中的《晨景》《索尔维格之歌》等。多年执棒南模交响乐团的指挥家曹鹏也曾为同学们选用嘹亮的《威廉·退尔》序曲作为上课铃,唤醒大家一天活力。令人欣慰的是,每年,都有学生从这一分钟左右的上下课铃开始,逐渐为古典音乐所着迷,并对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在一年一度的南模迎新生交响音乐会上,有《太阳出来喜洋洋》《放马山歌》《对花》等三首中国民歌,胡洁斐说,今后,中国本土交响音乐作品也可能出现在上下课铃声中,为校园增添传统之美。

生涯导航为未来做规划

开学前两天,大同中学高一新生“不上课”!从今天上午的同济大学顾祥林教授带来的“开学第一课”讲座,到各科教师带来的学校课程介绍、CIE课程招募宣讲、学科荣誉课程与素养拓展课程介绍、研究性学习八大领域讲座、学习方法指导……两天时间内,内容丰富的通识和预备期课程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学校,更将为学生进行生涯导航,助力其做好专业乃至职业规划。

其中,专业导航课程CIE课程介绍如同召开一场“校园宣讲”。文史哲选著研修、视觉传达设计、数码音乐制作、动手学做化妆品、创智生活、航空科技……老师们各展其能,吸引同学们选择自己的课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生命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艺术空间”“数学建模”……明天,大同中学8位学科名师则将为同学们带来语言与文学、社会与人文、科技与自然、数学与逻辑、信息与技术、艺术与文化等八大领域的讲座。每名高一新生可以根据兴趣参加其中两个讲座,在感受名师魅力的同时,也可思考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方向选择。每场讲座后,老师还给同学们留了小任务:写出与本领域相关的两个研究性课题选题方向,并附上对备选课题方向的思考依据,让自己的高中生活和未来发展路径,目标更为明确。

创意学习空间别具匠心

作为黄浦区与崇明区“名校+新校”的办学模式的新探索,今天,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附属崇明区江帆中学迎来首批新生。在这一全新设计的校园,多个别具匠心的空间实现着不同的教育功能——缤纷花境和绿篱灌木组合成“蝴蝶剧场”,为学生提供创意戏剧与表演艺术课程平台;创新实验室里,同学们可以使用江帆创新“云”资源库、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VR虚拟现实设备、便携式开源编程主机等工具开展“科创项目”和“文创项目”开发,智能机器人助教“小帆”则具有语音对话、学生情绪检测、学习进度监控、网络学习资源检索、连线专家远程辅导、建立学生个性化评价模型等功能。名为“智慧山丘”的图书馆,学生可以随意坐在阶梯上,获得轻松沉浸的学习体验。向明初中思南路校区和巨鹿路校区的老洋房屋顶,也被复制到崇明,学生们可以倚靠“向明之窗”仰望星空,老师们也可以在这片星空下开展关于宇宙探索的项目化学习。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简约明亮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可爱的校园吉祥物“小海狮”指引大家。本学期学校新打造的“滨江慧课厅”里以创、艺、秀为主题的全新空间,将开设少年鲁班木工、指尖上的非遗、成衣坊、AI无人机、无人驾驶智能车等丰富有趣的课程。这些课程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综合活动中探索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本报记者 陆梓华 马丹 易蓉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