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3日 星期二
上港集团以色列海法新港开港 上海展区展示“数字贸易枢纽港” “27条”全力助推上海数字化转型
第4版:要闻 2021-09-02
试点“首席数字官” 加快“三码整合”

“27条”全力助推上海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服务民生

■市交通委会同申通集团、久事集团、市大数据中心等,共同推进公交乘车码、地铁乘车码、随申码“三码整合”。国庆前后,首批部分地面公交、轮渡线路可以用“随申码”支付,到年底实现全覆盖。地铁方面,上海1、3、4、5、10、15、16、17、18这9条具备实时通信功能的地铁线路,以及磁悬浮都有望在今年年底用“随申码”直接支付,“一码进出”。

■探索建立全市停车位分时共享在线签约机制。对于主要服务老旧小区的错峰共享项目,市民通过“上海停车”App可实时查询周边项目服务信息,自主选择、一键签约区分不同时段、距离、价格的服务产品,目前本市73个项目已经完成“一键签约”,计划今年提供100个停车共享项目的错峰共享电子签约功能。

设立“首席数字官”、出行“一码”搞定、高频审批事项全流程自动办理……《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昨天起生效,聚焦经济、生活、治理重点领域高频急难问题,提出5个方面27项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

支持政策干货满满

此次支持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政策干货满满,“27条”主要包括完善数字经济新业态登记方式,试点在线新经济平台内灵活就业人员登记注册新模式;激发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投入视同于利润政策;以患者为中心加快医疗数字化流程再造,推进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试点将数字贡献作为加分要素纳入教师职级评价体系,试点增设中小学校数字化部门和专业岗位序列;推进上海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建设,探索建立全市停车位分时在线共享机制;出台新城数字化规划建设导则,选择若干重点区域打造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目录体系与数据分类管理标准,试点若干高频审批事项全流程无人干预、自动办理,逐步将公共信用信息运用到各部门政务办事流程中并实现自动反馈;推动建立上海数据交易所;探索建立全市人脸识别统一认证平台和相关认证机制;统一全市人脸识别应用管理标准,对不同采集主体分级分类管理等。

多个场景展开试点

上海国资委创新发展处副处长史杰介绍,将开展1至2家国有企业数据资产试点,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5年翻一番,80%以上国有企业初步实现数字化转型,探索数据资产价值量化,将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

上海市交通委科技信息处处长李哲梁介绍,目前市交通委会同申通集团、久事集团、市大数据中心等,共同推进公交乘车码、地铁乘车码、随申码“三码整合”。国庆前后,首批部分地面公交、轮渡线路可以用“随申码”支付,到年底实现全覆盖。地铁方面,上海1、3、4、5、10、15、16、17、18号线这9条具备实时通信功能的地铁线路,以及磁悬浮都有望在今年年底用“随申码”直接支付,“一码进出”。

此外,上海还将探索建立全市停车位分时共享在线签约机制,允许业主、物业公司、停车平台三方通过书面约定方式对外共享泊位,推动社区内停车设施错峰共享开放。对于主要服务老旧小区的错峰共享项目,市民通过“上海停车”App可实时查询周边项目服务信息,自主选择、一键签约区分不同时段、距离、价格的服务产品,目前本市73个项目已经完成“一键签约”,计划今年提供100个停车共享项目的错峰共享电子签约功能。

市教委信息化工作处处长李海伟介绍,拟率先在典型示范性场景上形成突破,重点建设“教育数字基座”“大规模智慧学习”“虚拟仿真实训”“高校智能综合评价”“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管理‘园园通’”等应用场景。目前,正选择长宁区、徐汇区和宝山区开展部分教育数字化转型场景试点实验。

激发活力破解四“不”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介绍,上海是我国数字化综合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对标“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更高转型要求,仍部分存在“不会转”,如中小企业“缺技术标准”和“缺公共平台”,难以依靠自身实现数字化转型;“不能转”,如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平均税后利润低,“缺资金”数字化项目贷款难;“不想转”,国有企事业单位“缺激励机制”,数字化转型深度不够;“不敢转”,如互联网+医疗“缺政策”,首诊和差别化收费机制还有待突破等问题。为此,《若干政策措施》立足“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更加注重吸引数字经济市场主体集聚发展,来推动全方位、深层次数字化转型。

在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方面,《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要加大考核和激励力度,比如,为推动国资数字化转型,本市将推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一企一战略”和“一把手”负责制,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投入视同于利润政策;为推动医疗数字化转型,本市将推进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试点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部门,并完善考核和薪酬等机制。《若干政策措施》还提出了若干支持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人才政策。比如,本市将在部分委办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试点“首席数字官”制度,建立数字化转型和公共数据开放的勤勉尽职和容错机制。支持数字化转型事业单位设置创新性特设岗位,不受本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岗位等级限制。在领军人才方面,对数字领军人才等高级专家,聘用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含“双肩挑”人员),可不占所在单位的正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自主认定数字化转型高层次人才,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等办法自主决定薪酬水平。

在注重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方面,为鼓励数字化转型建设多元化参与,将在全市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中试点“赛马制”和“最佳实践”等机制;以“揭榜挂帅”形式支持有条件企业参与“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应用程序与算法开发,探索实施使用效果与服务费挂钩的激励机制。为加大公共数据开发开放,本市将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建立完善多元化主体公平准入的运营体系,让数据这种新型要素更多赋能社会主体,产生更多经济和社会价值。再比如,为进一步推动数据中心算力资源有效利用,上海将依托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覆盖电能使用效率(PUE)、有效算力效率(CUE)、经济产出效益(EUE)等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数据中心有效算力效率评估和区域算力调度创新试验。

在注重吸引数字经济市场主体集聚发展方面,《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要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包容审慎的发展环境,完善数字经济新业态准入准营的便利化措施。比如,出台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完善数字经济行业名称,优化企业登记服务和行业统计等配套措施。此外,要通过政策引导来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企业,吸引各类数字经济企业来沪发展。比如,本市将支持数字经济民营企业总部,鼓励外资企业在沪设立数字经济功能型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要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高能级市场主体,加快推动新生代互联网企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上海品牌。本报记者 叶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