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3日 星期二
也给海子 夏日的嬉闹(油画) 跑步,给你启示 茶清淡,茶缤纷 吃到好吃的就微笑吧 他乡是我乡 他有一颗“空杯心”
第20版:夜光杯 2021-09-02

吃到好吃的就微笑吧

桑胜月

吃到好吃的东西就微笑吧,开铜锣烧店的千太郎却不会。

他不爱甜食,只爱喝酒。开店纯粹是迫于还债的压力。所以他从没吃掉过一整只自己做的铜锣烧,脸总是阴郁着。

有一天,一位76岁的老太太来店里应聘做兼职。千太郎大为吃惊,婉言拒绝。但老太太执着登门,并带来了自己做的豆沙馅。千太郎一尝,又香又甜,批发来的豆沙馅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于是留下她,吉井德江,专司豆沙馅的制作。自德江进店,向来一般般的生意,一下子就火爆起来,女孩子们大叫:好吃到让人就像飞起来一样!店外也破天荒排起了长队。更稀罕的是,店长千太郎居然一口气吃了一整只,真正做到了“吃到好吃的东西就微笑”了。

这是电影《澄沙之味》的前半段。如果故事一直这样演绎下去,多好!

但,生活不全是美好的澄沙之味。总店的老板娘出现了,带来的消息足以击垮千太郎:德江得过麻风病,必须辞退她,不然将收回这个店铺。

无力的店长没能抵御住老板娘的威逼,还有流言与偏见的袭击,那么会做豆沙的德江,不得不重回了麻风病人的保健院。

说到麻风病,这一传染病与人类长期共存了两千年,在近几十年里才有了特效药。病,可以治愈,但人们对麻风病人的恐惧、嫌恶与远离却从没断根。德江的病已痊愈很久,她想跨进社会,融入正常生活,不想又被打了回去。

命运就是这样弄人:一个不爱甜品的店长整日卖着铜锣烧,而德江爱好并擅长豆沙制作却偏偏得不到这份工作。电影就是围绕着这个矛盾渐次展开。

我最为感动的是德江在做豆沙馅时那份倾情:她常凑近锅盖,笑着夸豆子们“漂亮,它们好漂亮”;谆谆叮嘱豆子们“要努力工作”;喃喃自语“(对豆子)我们不能失礼”。在千太郎急于加糖与豆子拌和时,德江打趣说“这就像第一次约会,年轻人要花时间亲近一下”。德江的热爱生活、开朗风趣立刻溢出了屏幕,连严肃的千太郎也愁眉舒展,对豆子有了亲近。

而当千太郎来到麻风病保健院,吃着德江做的点心并头一回听到德江的遭遇时,他难过到几近流泪。德江劝慰“吃到好吃的东西就微笑吧”。千太郎一下子猛醒:这原是苦难的德江对待苦难的态度!自14岁染病后,德江几十年与世隔绝,饱受歧视与抛弃,然而她始终热爱生活,“微笑”成了她一生努力向前的支撑。她临终时留给店长的信倾吐了对做豆沙的热情:当我制作豆沙的时候,总会倾听豆子们讲述的故事,想象豆子们见过的晴天和雨天,微风把豆子们谈话的内容吹拂过来,听听它们旅途的故事。

她还说,我们被生到这个世界上,去看、去听,我们有自己生存的意义。

德江开导的不仅是人生多舛的店长,更是我等芸芸众生。

诚然,我们不见得都会制作豆沙,但我们普通的饭食也做过不计其数,细想想,我们面对水灵灵的番茄丝瓜土豆等菜蔬,只是机械地洗切烧煮完成任务,何曾想象过它们“见过的晴天和雨天”?何曾倾听过它们来到我们身边的“旅途故事”?

吃到好吃的东西就微笑吧,这在一切顺遂幸福的时刻,谁都能做到,然而当我们在遭遇不幸不公之际,包括此刻身处疫情的种种不确定性之中,常把一切都看得灰暗一片,面对再好的美味,又怎有心情“微笑”?殊不知“微笑”即开悟,即达观,更是积极面对。

店长理解了德江的朴素教诲,在樱花盛开的樱花树下,摆起了铜锣烧摊,喊着“铜锣烧,来尝一尝吧”,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