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博物馆  正年轻 用声音传递力量 可以吃的“文物”又来了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1-09-06

用声音传递力量

——访配音演员丁建华

丁建华

9月11日,配音演员丁建华将做客东方艺术中心的“声音的力量”名家名篇多媒体视听朗诵会。无论是《茜茜公主》中的茜茜公主,还是《追捕》中的真由美,抑或是《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丝卡……丁建华独具魅力的声音穿过光影岁月,总是萦绕在观众的耳边。而这次的朗诵会上,她将献上抗日巾帼英雄赵一曼的《宁儿,我的孩子》,重现赵一曼就义前与儿子的生死诀别,把观众拉回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战年代。舞台下,丁建华在生活中也总是能用声音传递着力量。

夜读赵一曼

这段关于赵一曼的故事,是丁建华自己编辑的,“那是很多年前,我40多岁,去外地演出期间,瞻仰了赵一曼的殉难处。我记得包头市还有一条赵一曼街,在那里的纪念馆我还看到了很多赵一曼的故事。”丁建华说,“她被捕牺牲的时候,才30多岁,比我那会儿还小一点,我们同样都是女性,也一样都是女儿,是母亲。这种由衷的敬佩,和小时候在课本上读的感受完全不同。”

于是,她决定要用自己的声音把赵一曼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当时不像现在,手机可以随时拍照,我只能请同行的朋友用照相机把纪念馆里一段段故事拍下来。”丁建华说。回到上海,丁建华就开始着手对赵一曼的故事进行编辑整理,“很多个夜晚,我看到赵一曼面对酷刑,我都会流泪。”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哪怕是东艺的后台排练,她每每和年轻人讲起女英雄的故事,依旧会热泪盈眶。

榜样的力量

事实上,丁建华从小就对英雄充满了崇敬。小时候,她住在崇明岛上,农场隔三差五会放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红色娘子军》……没有一部是丁建华漏看的,有些她甚至看了几十遍。《红色娘子军》她看了几十遍,只要放映,她必去看。有年冬天,下雪路滑,爸爸不让她去,把她锁在家里,她跳窗户跑去看,回来面对气得要打她的老爸,她觉得自己像女英雄那样大义凛然。

“好的文艺作品,真的能给少年树立榜样。”丁建华说,“我在新闻上也看到了,有些演员的所作所为真的不仅让演员这个职业蒙羞,也给年轻人起了坏的示范作用。”

丁建华的言行也影响了自己的女儿。女儿复旦毕业,现在是企业高管,有很多机会出国工作,而且出去的工资是在上海的数倍,但她都拒绝了。丁建华问她为什么,女儿对妈妈说:“你不是总告诉我,父母在不远游,上海是我们的家,哪里能比得上家?”是的,丁建华自己也住在80多岁的妈妈附近,“走过去十分钟。”

牵手颂祖国

外孙女上幼儿园的时候,丁建华就拿出自己朗诵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给她听,小姑娘听着听着就流泪了。外婆问她:“你怎么哭了?你是听到什么特别感动的吗?”外孙女说:“我觉得你很爱祖国,但祖国那时候很苦,你想让她不苦,我就哭了!”后来,外孙女幼儿园毕业典礼的时候,拉上外婆一起上台,给小朋友一起朗诵了这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今年,外孙女已经上预备班了,丁建华看到好看的电视剧会分享给她。前段时间,电视剧《大决战》把丁建华看得热血沸腾,她就打电话问外孙女看了没有。祖孙俩坐在电视机前看《大决战》,那些有力量的声音也伴随着女孩一天一天长大。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