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昨两天,中小学生迎来“双减”后的首个双休日。学科类教辅班基本歇业,大家都去哪儿了?除了唱唱跳跳,还有哪些校外活动能吸引孩子?周末要为孩子们开齐开足校外活动项目,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大家共同设法解决?
教培机构门前冷落
天山路、威宁路缤谷广场和长宁区图书馆附近,以前校外教培机构云集,双休日8时、11时、13时和16时教辅班上下课时段,进进出出的孩子和接送他们的车辆,常常造成道路拥堵。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同样的时间段,却门前冷落鞍马稀。
“我们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肯定是不开门的,上学期排好的课程一律停止,必须执行政策规定。”开在这里的一家教培机构已有七八年历史,负责初中部教学管理的李老师说,现在到了周末,整个楼面都是“铁将军”把门,连线上的教辅都被排除在课程计划之外,因为已经接到有关部门通知,要做好随时迎接检查和督导的准备。
陈先生上午9时不到就把读初一的儿子送到了长宁图书馆。他说:“孩子不补课了,闲在家里也无聊,最近这一个月成了阅览室的常客,好在孩子本身就特别喜欢看书。周六在图书馆坐半天,周日再让他去不远处的新泾体育公园里打半天篮球,这样的双休日安排应该也算比较丰富吧。”而据一家跆拳道馆负责人介绍,“双减”后报名的青少年多了至少两成。
艺术体育成为热门
前天下午,宝山区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调研辖区培训机构规范化治理情况,发现以前门庭若市的校外培训机构,如今已是门可罗雀。他们重点检查了以往学生教辅班密集的教育培训机构,详细了解“双减”政策落地后,它们在培训时间、广告发布、收费管理等方面的落实情况,询问机构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转型发展的计划。他们发现,上周末,孩子们运动的多了,与室外绿荫相处的多了,在一个个机构教辅班之间赶场的不见了踪影。
“我也注意到了,双休日参加体育和文艺活动的孩子多了,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宝山区校外教育特级教师吴强说,“双减”是为了把孩子们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好地发展兴趣特长,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孩子不去补课了,也不能一直坐在家里,去打打球提升一下运动技能,家长的支出相对来说不是很大,孩子大多也比较乐意,唱歌、跳舞、弹琴等艺术特长训练,“专业”性更强些,且偏向小众,孩子们往往并不过瘾。
科技活动还有点冷
令吴强有点遗憾的是,科技类项目活动似乎还没有成为中小学生双休日的“重头戏”。因为,与音乐、美术、球类、健身等相比,科技类活动牵涉的场地、师资、教材、设备等资源要求更多也更高。上海市、区两级少年宫和少科站有近40家,他们是校外科技活动的主阵地,即便每家每周末能容纳1000名学生,沪上140万中小学生也要一学年才能轮到一次双休日活动机会。
“高校的艺术和体育专业历来是招生大户,毕业生供给很充分,开发的青少年艺体类项目培训课程也很成熟。但是,即便是师范院校也几乎没有校外科技教育专业,从事科技活动辅导的教师都是由各学科转行来的。而且,科技活动门类众多,需要专门的教室和器材,除了少科站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很少有培训机构愿意涉足青少年科技活动。这也是目前校外科技教育偏冷的原因。”吴强说,让科技活动在孩子们的双休日占一席之地,还需社会方方面面伸一把援手。
不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提醒,要防止把校外科技活动变成双休日新的竞赛培训。他说,要通过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扭转“功利教育观”,使家长不要出于功利目的去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