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纯蕾
白露。开学已一周。终于有了些许凉风。然而,暑热仍未散尽,闷闷的体感也还没有被秋高气爽完全取代,仿佛这个夏天的火力尚未用完,还有几分“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记忆中,这般闷热难耐的开学季,也曾有过。那是高三学年的伊始,在上海人家还没有人手一台空调的年代,学校里自然也只能靠吊扇来努力地散热。就这么“热学”了好几天后,接到了下午放假的通知。突然便有了“中彩票”的窃喜。几个要好的同学,约到有空调的谁谁谁家里,喝着汽水看了几集录像片,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虽是高三,空气中并没有剑拔弩张的决战前夜气息,生活里也不至于写满“补课”“考试”。所以,多年以后,关于那个夏天,最深刻的记忆,不是任何一次考前动员,抑或是多年同学即将各奔东西的离愁别绪,而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愉悦。
这便是记忆奇妙的地方。想要牢牢记住的那些知识啊、学问啊、技能啊,常常一不留神就“还给了哪位任课老师”;不曾刻意往脑子里灌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情感,却走了心,住在了记忆深处。前者属于逻辑记忆,后者则是情绪记忆,哪一种更深刻,由不得自己。
这个夏天,关于教育的话题,热度始终居高不下。双减如何落地,不补课的双休日怎样安排,刚续费的培训机构突然喊停怎么办,未来的考试还会有哪些变化……是呀,谁家没有一两个备受关注的学生娃呢?更准确地说,关于教育的话题从来都是大热,谁都能发表好一通议论,谁又都没有把握是不是切中了要害。然而,多年以后,这些热闹一时的话题,还有多少会留在记忆的长河里。
回首童年往事,回望成长岁月,你可还留着哪些深刻的记忆?又或者,问问自己,关于童年,最应该被留下的珍贵记忆是什么?你希望,你的孩子拥有怎样的童年记忆?我们自然无法掌握某一门课、某一场考试、某一段学生生涯的标准答案,但是某些关乎共同情感的问题,答案始终在我们的心里。家长、老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都是如此。
所以,关于这个炎热的开学季,你会记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