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稿 随着“9·11”事件二十周年临近,航空旅行再次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焦点。民众普遍认为,二十年来美国机场安检越来越多,旅客隐私则越来越少。
《华尔街日报》报道,“9·11”后美国航空业一度陷入低迷,民航交通用了3年时间才恢复到恐袭前水平。但民航交通恢复并不意味着飞行体验如常,机场旅客感受到的是,安检流程变得严格而且复杂。脱掉鞋子、取下腰带、拿出行李、等待扫描……旅客不得不提前计划好更多排队时间,接受“9·11”后美国政府新组建的运输安全管理局工作人员检查。
为了节省排队时间,越来越多美国人近年加入一项名为“提前安检”的“受信任旅客计划”。旅客加入该计划后,在机场就可以使用专门的快速安检通道,免去脱鞋、解腰带、拿出笔记本电脑等流程。
《丹佛邮报》指出,旅客在申请加入“提前安检”计划时,必须提供包括指纹、工作单位、住址在内的个人信息。近日国会批准运输安全管理局使用更多私人供应商从申请人那里收集信息,再度引发民众对隐私泄露风险的担忧。
总部位于纽约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隐私专家斯坦利表示,目前无法证明运输安全管理局收集这些信息与确保航空安全之间的关系。
面对各种质疑,运输安全管理局表示依然看好“提前安检”计划,希望能将加入该计划的人数从现在的约1000万提升至2500万。另有官员确认,运输安全管理局已开始在机场测试配备面部识别技术的信息亭设备,这意味着旅客在申请“提前安检”资格时拍摄的照片未来可能被联入网络。
《华盛顿邮报》则援引美国国家反恐中心前主任拉斯穆森等专家的观点称,更严格的机场安检确实让空中旅客更加安全,而随着技术发展,目前的安检体系并不能确保未来不会发生恐袭,因此,相关部门面临着不断更新安检措施的挑战,未来的机场安检要求只会变得更多。 (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