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作为中国开埠最早的城市,上海具有悠久的民间外交历史,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在中国对外交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眼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民间外交既面临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做好党领导下的新时代“民心相通”建设,上海有哪些经验,又将如何进一步开拓创新?
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办,上海民间外交研究基地承办的“建党百年与民间外交研讨会——上海的实践与启示”5日在上海举办,聚焦上海的民间外交实践,启示当下、展望未来。
发挥独特作用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靖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站稳民间外交的人民立场;要统筹民间外交资源,形成合力,更好地开展民间外交。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一直高度重视同外部世界的友好交往和联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指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对外交往也在我国的总体外交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和贡献。
会上,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间外交建设”和“新时代上海民间外交的再深化作用”,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原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汪均益、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江波等嘉宾从寓所外交、教育交流、世博会、中外合作扶贫等角度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发言。
讲好中国故事
与会嘉宾认为,随着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的对外交流、民间外交也进入了新阶段。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既要讲传统故事,更要讲新故事。
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介绍了新民晚报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故事的新探索。新民晚报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合作,选择“老外讲故事”的独特视角,历时半年精心制作《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国百年巨变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发展变化的故事,来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这些故事在各主要网站的总点击量达到11.38亿次,境外点击量超过1亿次,得到了各界高度评价。与此同时,“老外讲故事”俱乐部的成立也让这些受访对象成为固定、长期的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在进行会议总结发言时指出,我们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上海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民间外交资源,着力培养青年才俊,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个人故事。
本报记者 齐旭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