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员拼抢有模有样
获奖球队合影 本文图片 陆维沁 摄
昨天下午,T98绿洲足球基地热闹非凡,2021第36届“海港-上汽”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决赛在这里决出优胜队伍。球场上欢呼雀跃的孩子,是全市千余支参赛球队近万名参赛学生中的幸运者,场边,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同样沉浸在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中。“双减”后,这项伴随沪上几代青少年成长的品牌赛事,如何在育人育德、全面发展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妨,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家长 孩子吸收正能量
文来二队的陈帛源获得初中组的金靴奖,彩排颁奖礼时,他的爸爸站在后面,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儿子。陈爸爸老家在湖北,说起儿子现在踢足球,他特别支持:“首先是身体好,感冒发烧跟咱们无关。更重要的是意志品质强,遇到困难挫折都不是事。”
过去,陈爸爸得抽出很多时间关心孩子作业,他说:“有时工作忙了一天,再要管孩子功课,有心无力。”“双减”之后,他强烈感受到了孩子学习生活的变化。“现在放学晚,在学校孩子有老师指导,把70%的作业都做完了,回家就轻松很多,不再‘鸡飞狗跳’。”
昨天的决赛,陈帛源的爸爸、妈妈、弟弟,还有小姨,一大家人都来为他加油。他也特别争气,带领文来二队过关斩将勇夺初中组冠军。看着帛源跟队友们拥抱在一起忘情庆祝,陈爸爸特别欣慰:“踢球,让孩子学会沟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在一起,也有一个交流的渠道,这样孩子才成长健康。”
老师 踢球学习两手抓
这届晚报杯,文来中学的学生组了三支队伍参赛,一队是六年级的孩子,年龄略小,打入八强,二队和三队的大哥哥则在初中组决赛巅峰对决。比赛中熟练的传切配合和精准有力的射门频频上演,候场的高中组球队也被吸引,看得十分投入。
近几年,文来中学是晚报杯的常胜将军,这得益于学校普及足球项目的大力投入。校队每周一三五进行训练,从不影响其他学科学习。担任校队教练的老师徐军说:“在文来,会踢球、踢得好的学生,学习也不差。”学校每年组织足球夏令营,招募四五年级的小队员参加,但招生不光看足球水平,还看文化课成绩,语数外三门主课要达到“2A1B”,极个别的放宽到“2B1A”,成绩下滑的队员暂停训练。
家长发现,孩子的时间观念明显提高,有训练和比赛的日子,能利用自修和下课时间抓紧做完作业。近几届,徐军麾下多名队员都考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并升入一流大学。
队员 热爱陪伴我一生
高凌炜参加了今年的晚报杯,遗憾未能晋级决赛。比赛虽然输了,但他没有离开。他写的《李俊杰的最后一届新民晚报杯》刊发在专业体育媒体《东方体育日报》上,这名南洋中学的高二学生因此获得本届晚报杯“优秀学生记者”的称号。
昨天下午的颁奖仪式上,高凌炜作为优秀学生记者的代表,上台表演一段小提琴独奏,赢得阵阵掌声。“我喜欢踢球,小提琴也练了多年,还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学习生活如此丰富多彩,高凌炜总能投入充沛的精力,有没有秘诀?“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高凌炜解释,自己梦想将来成为一名新闻记者,那就去抓住机会尝试历练。
这篇获奖的报道,高凌炜修改了不下十遍。“晚报杯学生记者营”让他找到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喜欢足球的同龄人。高凌炜说,自己被李俊杰感动了,“今年是他高中生涯最后一次参赛,也是最后一次与队友并肩作战。”
在复旦实验中学读书的李俊杰告诉高凌炜,离开高中,足球仍会陪伴自己一生,未来想从事与体育有关的工作,延续自己的热爱。高凌炜也想延续自己对文字的热爱:“李俊杰在场上表现非常突出,精神面貌非常好,我想要表达的是,足球是值得追逐一辈子的梦想。”
首席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