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我想有个适老的家(中)
第13版:金色池塘 2021-09-21

我想有个适老的家(中)

摄影/叶 奇

适老之处在自家,这句话说得真好。适老,其实,不单单局限于设施,更重要的是老人的幸福感。来自家庭的温暖,可以给老人带来最需要的尊严和亲情。步入晚年生活的老人图个啥?本版《晚年幸福的依据》一文回答了这个问题:就图精神上的丰富和成就感。“智慧适老”的过程中,数字技术是冷冰冰的一种概念,但若添上人文关怀,一切就变得有温度了。

适老之处在自家

乔义

我去过不少养老院参观,都是满眼老弱,一片苍凉,再豪华的配置,没了烟火气,怎能算生活!其实,适老之居不在别处,而是自家。为你养老的,不应是护工,而是儿女。当然,要如此养老,需未雨绸缪。

家只一独子,从小除了要他好好读书外,更多的是跟着我们参加各种慈善活动。我们带他去看望长辈;过年过节,要他去拜访小学老师;看到乞丐,让他去给钱……教会他善待别人。

买房时,我们选了只隔一墙的两套居室,他婚后,我们在一起生活。小夫妻事业正处上升期,我们已退休,家中所有事由我们包了,让他们一心打拼。十几年后,他们事业有成,我们逐渐放手,让儿媳当家了。

朝夕相处,他们虽近在咫尺,但我们不过去打扰,彼此留有空间。更重要的是,老人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孩子们看到我们不仅是长辈,还是一直都在进步的老师。我们率全家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书送希望”,大灾捐款,点亮心愿义拍,慈善晚会……都有我们三代人的身影。耳濡目染,孩子们都个个懂感恩,有爱心,儿媳进门20多年,也成了同道。有因才有果,把孩子们教好了,老境就不会堪忧。

家有满墙的书可读,有云卷风起可看,有孙儿琅琅书声可听,有唤一声就过来的小辈,这样的家,如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作适老化改选,或运用高科技安心养老。最适老之处,是自己的家,因为只有在这儿,才有老人最需要的尊严和亲情。

晚年幸福的依据

耿艳菊

上个月回老家,在叔叔家见到了80岁的姑奶奶。好几年没见,姑奶奶并不是想象中的孤寂落寞、一身暮气,而是红光满面,笑声朗朗,着墨绿色裙装,黑色软底皮鞋,得体而优雅。惊喜的同时,我也放下了许久以来的挂念和担忧。

姑奶奶结婚晚,只有一个儿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工作,后来在那里成家,留在了那儿。姑奶奶把孙子带大后,就又回到了老家生活。儿子三番五次要接她一起生活,她都不肯去。

这回见到姑奶奶,她给我说了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对老有所依这个老生常谈的词语有了新的认识。她说,如今的时代不同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真正让老年人感受到了老有所依。不仅物质丰富,很多设施和生活用品都十分人性化,贴心地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别看一个微小细节的设计,给老年人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和便捷。

姑奶奶告诉我,像洗衣机、冰箱、豆浆机、床垫、桌椅,灯具等家里的生活用品都设计得非常贴心,都有适合老年人的,简单实用。她还让我加她的微信。原来她早已学会了用智能手机,老年版的,字号大,操作简便。和年轻人一样,她每天通过手机看新闻,了解天下事,思想和观念一点不比年轻人落伍。

每天发朋友圈是姑奶奶生活中一件美美的事。别看她一个人生活,日子却过得丰富多彩,从读书会到诗歌朗诵,从养花比赛到书法课……最重要的是社区对老人的生活十分关注,不仅在衣食住行上给予贴心的关心,还很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那天,姑奶奶特意带我去社区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参观,三间平房,地方虽然不大,但收拾得整洁温馨。姑奶奶笑着说,这是他们心灵的归属之地。

老年人生活上要简单便捷,但他们依然需要精神上的丰富和成就感。看着姑奶奶笑意盈盈的样子,我想这就是她晚年生活幸福的依据吧。

有温情 有温度

章慧敏

近年来,民政部门对养老服务的周到和贴心是一年更比一年强。就说我家老太太,十几年前享受到“居家养老”的服务,后来又申请到了“长护险”,政府补贴全部费用的百分之九十,她自己仅需掏百分之十。小钱大服务,最适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这段日子,服务又提升了:街道接连打来好几只电话,询问“一键通”需不需要安装?它的最大优势在于每台“一键通”连接着后台,独自在家的老人可根据提示,揿下不同的按钮提出诉求,如帮忙预约挂号,请家庭医生上门诊疗,叫出租车外出……后台都会帮老人一一排忧解难。对心灵手巧的年轻人来说,手指动一动,这些都能在手机上搞定。可小事不小,有的老人甚至还没摸过智能手机。“一键通”解决老人的基本问题,又替子女分挑了养老担子,这样的“适老”能不受欢迎?

阿姨今天上门服务又带来一个信息:卧床老人倘若需洗澡,街道会派专人上门,免费替老人洗澡。何为卧床,那一定是失去了行动能力。家人弄不动,阿姨也没这个力气,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老人清洁身体全靠擦身,少有洗澡的机会。这项“适老”注重了老人的尊严和需求,真应点个大大的赞。

上海的“适老”服务各显神通,有的社区还为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水表或电表,从用水、用电量来观察老人的日常。还有就是正在覆盖全市的家庭适老改造,这是政府送给老人的福利啊,便捷于老人而言相当重要……

我家阿姨从进门起就打开了手机录音,进门一声“阿婆好,我来啦!”临走一句“我走了,再见!”这声暖心的问候,是签到和签出,还是后台对服务员的智慧监控。服务员在没在岗,做没做足时间,全程录音,做不了假。数字化社会,“智慧适老”的服务模式是必然。虽然数字技术不过是冷冰冰的一种概念,可一旦添加了人文关怀,就变得有温情、有温度了。

敬老不独在重阳

江妙春

十多年前,“适老”一词,还没萌生,就闻听“华阳敬老院”的名声了。也是因缘际会,朋友詹念那时与民政一条线联系多,约请我们前往敬老院为老人助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一群不同工作岗位的朋友,兴高采烈地汇聚曹家渡,最远的从沪南公路周浦赶来,还有放弃当天的金融论坛,说这是难得的为老人服务的机会。

华阳地处三区交界地,入住的老人有些见识的,对我们这个自发的临时团队的到来表现了极大友善,因为文化底蕴的缘故,座席里的长辈似乎约定已久,当相声快板的节奏响起时,大家开怀畅笑,喜盈盈的情绪弥漫四周,越剧、独脚戏自然大受长辈欢迎,老人们的鼓掌、欢笑,仿佛时光倒流。轮到京剧票友们为老人献艺,大家绝没想到,供职于某药材公司的老陈,还带来了自己的小同事,为华阳的老人们送来了公司的新品冬草夏草,说要为长辈们添一分真诚的祝福,虽然今天不是重阳节,但我们的心是挚诚的……

“适老”,大概有坦然面对老境、社会多关注这一群体的多层意思吧?“不知老之将至”的句子,年轻时读,与步入黄昏时段的感悟,有太多的区别。老,是生命的无奈,但不是过错,人人都要遇见:适老,就要从个人内心及外在,都能坦然应对。面对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只有适应、适从,才可减少对他人特别是小辈的依赖,面对入住社区无障碍设施上的短板、缺陷,应与年轻人一起,努力争取多方面的理解、支持、投入,让社情民意与决策者对接而非冲撞,达到三赢,让管理如同绣花一般精细,使民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样,“适老”才有归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不至于水中月、镜中花……

丈人用诗句考我

普茶客

长征六号火箭成功升空,老丈人高兴,“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句一出口,我们便知老丈人又要考我了,“你们能答得上吗?”我和爱人会心地眨了眨眼睛。

“90后”的老丈人,身体欠佳住院治疗,耳朵虽有点背,但记忆力很好,眼睛也好使。每天看报看书,常常要熬到深夜。我们一直都劝他,书报不要看到很晚。他见我们说他,便拿诗句考我们,见我们答不上,就暗暗窃喜!真拿他没办法。

“爸,把你记得的诗句写下来。”妻子想看看他记忆力如何,诗句写得正确否。嗨,还真没错,写得都正确。忽而,妻子发现他字写得有点歪歪扭扭,马上报告医生。医生诊断患有轻度脑梗,立刻吊针,并嘱他要好好休息。这一下,老丈人不能看书读报,我们忙安慰他,先要把身体养好。

他常回忆年少时,自己是“红小鬼”,14岁参加革命,后加入共产党,跟随部队一路沿途征战。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上参加核武器试验研究的保密工作,隐姓埋名二十多年。现在条件好了,老丈人时常要我们给他报纸、书籍看,他特别爱读《新民晚报》,因为贴近生活。为了他能健康地心情舒畅生活,妻子将身边的新鲜事讲给他听,把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话题考考他。

适老生活,追求老年人的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和自我实现,要比所谓的“保健品”更有效。一是用精神食粮营养了情感世界,老人就不会感受寂寞,二是根据他内心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引导他的情绪,以便更好地照顾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