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选举日,就要来啦! 全年“加梯”目标提前两月完成 苏州河河口水闸“满血复活”
第3版:要闻 2021-11-11
投运15年来最大一次维修

苏州河河口水闸“满血复活”

李志在巡查中间玻纹管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扫码看视频

秋日艳阳下,苏州河与黄浦江交界处,苏州河河口水闸傲然挺立,任凭江涛拍打江鸥翔集,静待各方游客欣赏拍照。但鲜为人知的是,就在今年,苏州河河口水闸悄然完成了其投运1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助力上海在台风“烟花”中经受住了黄浦江历史第三高潮位的考验,确保了苏州河两岸8个区和500多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设备老化现重重隐患

苏州河河口的这座水闸,长100米,高9.76米,重达1000吨,规模为国际同类型水闸之最。然而,再好的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再好的保养都避不开岁月的打磨,自2006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有的设备近几年已加速老化,水闸陆续出现了中间玻纹管漏水、两岸穿墙止水漏水、4台液压启闭机(左右各2台)内部渗油等情况。

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泵闸科科长李志告诉记者,由于漏水,苏州河里的水就通过中间玻纹管和两岸穿墙止水漏进机房,以致机房底部一度泡在水里,不得不另行增加水泵排水;由于4台液压启闭机渗油,开关闸门的拉臂力度受到影响——有一次,由于拉力不够,北侧闸门几分钟就滑下去1米多,当班职工不得不24小时盯着,及时启动油泵补油加压。

更严重的后果是,如果漏水进一步加大,比苏州河水位更低的机房可能遭受没顶之灾,那时,液压机即使有人盯,由于机电及控制设备被淹失效而无法开关闸门。闸门就可能在苏州河口“躺平”。

“躺平”后,苏州河水位就会在退潮时降至1.5米以下,超过苏州河防汛墙最低设计水位,可能导致防汛墙倒塌,甚至牵连两岸建筑;而在天文大潮时,潮水又会灌进苏州河,导致两岸防汛墙在高水位时漏水——如果天文大潮与大雨“碰头”,尤其是遇到类似“烟花”这样持续时间较长的台风时,苏州河水位会高于两岸防汛墙,河水漫过防汛墙,使两岸受淹——由于两岸地势较低,且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多,其灾害程度将肯定大于郑州地铁进水。

同样,维修时,稍有不慎,闸门也可能“躺平”,“躺平”后,同样会出现上面不堪想象的后果。

而摆在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面前的难题,除了意外发生的后果会非常严重外,维修还面临时间紧,空间小,国内外没有类似维修经验等难关。如维修一台液压启闭机,在24小时连续作业的情况下,也需要至少4天;如果在水闸上下游分别设置围堰,抽干围堰里的水再维修两岸穿墙止水漏水,维修成本将超400万元,且会影响游客正常观光。

攻坚克难让市民放心

迎难而上中,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减少维修对市民的影响,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先做了种种实验——为了穿墙止水,就做过冰冻法和遇水膨胀胶临时堵水等实验,为了中间玻纹管止水,进行了多次会商和模拟测试,待准备充分后采取了对观光游客没有任何影响的地下机房内维修方式,并选择在每半个月仅几天的小潮汛期间每日24小时作业,同时协调苏州河上游各区水闸多引水,控制好内河水位。

李志告诉记者,维修中间玻纹管漏水时,他和其他维修人员从水闸下面的管道里蹚水走了50米,非常小心地堵水、排水、焊接;维修穿墙止水漏水时,由于空间狭小,人作业时,有时贴着墙面,有时趴在湿漉漉的地上。

而维修液压启闭机等设备时,机房通往观景平台的“天窗”没有打开,一根根钢梁和设备都是通过人工搬进机房,然后就地焊接组装出“龙门架”,吊装重达14吨的液压启闭机等设备。

李志记得,维修过程中还遇到过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液压启闭机杆端轴销就因运行多年难拆,北岸有一根拆了两天,南岸一个拆3天都没拆下来,不得已花一个通宵才锯断,然后换上提前准备的备件。

“可以说,这个水闸的维修惊心动魄,考验重重,全部都在机房内地下作业,市民和游客感觉不出来。”再次看着苏州河河口水闸,李志说,“漏水与渗油症状修好后,水闸开和关都更有活力了,也在台风‘烟花’来袭期间,经受住了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三碰头’的考验,现在,市民可以放心了。”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