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奥运冠军走进鞍山初中体育课 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百名劳模走进校园 肿瘤医院30万例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达71.3% “城市厨房”走进“15分钟生活圈”
第3版:上海新闻 2021-11-14
告别“绝症”时代 比肩国际一流水平

肿瘤医院30万例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达71.3%

“我还能活多久?”数十年前,这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室里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如今,“我得了宫颈癌还能生二胎吗?”“我能术后再做乳房重建吗?”这些关注生活质量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关心。随着手术技术的日益精进、化疗靶向药物的推陈出新以及放射治疗对于病灶的“精确制导”,癌症早已不是一种“绝症”。

昨天,2021年肿瘤精准治疗国际论坛上披露的一组生存率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这份生存率数据对2008年至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近30万肿瘤患者进行长期密切随访,结果显示5年总生存率明显提升达到71.3%,整体生存情况齐肩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此外,另一份国内首个、最大规模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转移患者生存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诊疗的2万余例已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转移发生后的总体1年、3年和5年生存率达到65.6%、33.4%和21.1%。

“大多数肿瘤患者如能经过规范治疗,长期生存不是一种‘奢望’,如能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肿瘤基本可以获得治愈。”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指出,肿瘤医院癌症诊疗模式和学科布局早已不局限于“疾病治疗为中心”,而是致力于对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包括生理、心理等需求的充分满足。近些年,医院相继开设了乳房重建、宫颈癌保育、遗传咨询、营养、心理、伤口造口、淋巴水肿护理等特色门诊,满足患者康复期的各种生理、心理及营养指导需求。

医院党委书记李端树教授介绍,医院2013年建立社工部,致力于通过社工联动志愿者的方式,关注肿瘤患者可能碰到的心理、护理、营养以及法律等心理社会问题,对接外部资源,并开设全国首个面向肿瘤患者及家属服务的“帮帮我”肿瘤患者心理热线,累计服务1500余人次。

肿瘤医院是全国肿瘤诊治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同样肿瘤医院的科研产出近些年也呈现“井喷”式增长。比如,在乳腺癌诊治领域,三阴性乳腺癌被称为“最毒乳腺癌”。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十年磨一剑”,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基因图谱,并提出分型标准,对这群患者实施分类而治,获得了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双突破。在门诊,邵志敏教授一句“我们对三阴性乳腺癌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案和疗效,你要乐观一点,不要害怕”,让众多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泪水中闪烁着希望和期盼。

记者从本次论坛获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前身中比镭锭治疗院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率先拥有一克镭,而就这一克镭已经达到了当时国际镭锭治疗的标准,使中国癌症治疗技术达到当时国际领先水平。如今肿瘤医院已经横跨浦江,形成徐汇院区、浦东院区和质子重离子中心“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

两年来,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先后开设了各诊疗特色的多学科门诊,免去肿瘤患者和家属来回奔波多个科室寻求一个方案的困境。此外,质子重离子中心开业至今6年来,累计治疗患者4000余例,治疗量平均增长26.1%,已连续两年年治疗量居国际粒子机构的前列。

本报记者 左 妍

通讯员 王懿辉 王广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