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北外滩街道“三进”青年畅谈社区治理 “城中村”变“城中圈”的幸福 为乡村民宿发展凝聚“她力量” 马路市场华丽转身标准市场
第5版:上海新闻 2021-11-22

“城中村”变“城中圈”的幸福

普陀祁连村“生活圈”住得好、玩得好、学得好、医得好

今年50岁的金斌,1992年嫁到普陀区桃浦镇祁连村后,生活一天天红火起来。她见证了这片土地从当年的“城中村”一步步变成上海最热门的“大城小圈”,“圈”内多配套,步行15分钟可达超市、学校、医院、公园……“在这里,住得好、玩得好、病有医、老有养、学有教,还在变得越来越好。”金斌说。

“电梯房”消除“脏乱差”

祁连村地处桃浦镇西北边界,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里还遍布农村各式民房,“两层楼的房子除了自家住,通常还要一间间分隔出租。”金斌记得,通常一户村民总要出租七八户。

租金为村民增添收益,也带来“脏乱差”的无穷烦恼。“人一多就容易乱,共用一个卫生间,有些家里带小孩的等不及的,就墙角处,院落里随地解决,跟在后面清扫也来不及。”金华娟是土生土长的祁连村人,谈起与租户同住的岁月,她不自觉地摇摇头。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2005年,老宅动迁给村民带来新的变化。2004年,祁连新家园小区竣工,23幢高层商品房一一落成,电梯、车位、绿化配备到位。

2005年7月,金斌结束在外租房过渡的三年,迁回故地,住上电梯房。“水电放心用,也闻不见时常飘来的异味臭气。”金斌说,2009年,他们成为桃浦镇里农村老宅动迁拿下房产证的首批村民。

不断发展的祁连村里,原先不少搬出去的村民,慢慢回迁了。“原先这里环境差、交通不便,现在样样都好,还有这些熟悉的老邻居,就更想回来了。”如今的祁连新家园,居住了423户村民,占到小区总户数的72%。

一进一出愈加便利

古浪路是进出祁连村的交通要道,“我嫁过来时,这里不通公交车,出门只能靠自行车或干脆走。”金斌说,那时候还在种地,蔬菜可到田里摘,可鱼肉只能去市场买。“买个菜,来回骑车最快也要一小时。为了方便,大家能囤就囤,去一次囤回一周的菜。”

直到本世纪初,伴随古浪路拓宽,724路公交通进到村里,村民出行方便多了。再到去年,轨交15号线通车,村民们步行只需几分钟,即可到达古浪路站,祁连新家园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地铁房。

交通的改善,不仅仅意味着村民出行方便,外部资源能“进得来”,给村民生活改善带来助力。今年9月底,桃浦星品荟商场被引入祁连村,村民出了小区,两三分钟就能走到新商场。

配套配出舒适幸福

步行15分钟可以做些什么?在祁连村村民日常里,吃得上好吃的,上得了好学校,看得上好医生,还逛得了绿地公园,配套的城市生活,配出了舒适幸福。

今年3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落户古浪路390号,和祁连新家园只有步行5分钟的距离。校区占地面积达2.8万平方米,设施一应俱全,为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小区对面就是德济医院,对口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也就在家门口。”金华娟告诉记者,对我们而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就是实打实的安稳幸福。

通讯员 丁婉星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