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是谁首次系统论证了南海诸岛属于中国,并首次为“南沙群岛”命名?又是谁最早从地缘战略角度预判了日本对我侵略的野心?昨天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八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上,这些谜底被揭晓了。他就是中国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胡焕庸。他的卓著成就及其“胡焕庸线”的时代价值,也再度得到世人的推崇。
“南沙群岛”早有铁证
今年11月20日是胡焕庸诞辰120周年。1953年起,他任教于华东师大地理系,1957年创办了人口地理研究室,这也是我国高校里首个研究人口问题的机构。华东师大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在《胡焕庸的地缘战略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的报告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早在1934年,胡焕庸就发表了《法日觊觎之南海诸岛》和《法人谋夺西沙群岛》两篇外交评论,其中写道:“当一八六七年,英国测量舰‘来福兵号Rifleman’首先来此测量时,即谓各岛俱有海南渔民之足迹,以捕取海参介贝为活,颇多常年留居于此,而由海南居民,每岁遣小舟来此,供给食粮,易取参贝,此在英国出版之南海航海指南China Sea Pilot及美国出版之亚洲航海指南Asiatic Pilot,均有相同记载,可为我国早经领有并已开发诸岛之铁证。”“此等‘危险地带’之群岛,虽为我国人所居住往来与经营,然迄今尚无综合之名称,鄙意拟用‘南沙群岛’之名以名此群岛,不然,统称曰‘南海诸岛’,其名殊混也。至于法占九岛以外之各岛,将来能否仍保为我国所有,抑或移将为法人或日人所夺占,则非吾所敢言矣!”
无愧地缘战略先驱
杜德斌报告说,也是在1934年,胡焕庸撰文从政治地理立场研讨中国外交关系。他从土地是否接壤、曾否占我领土、边疆形势、母邦距我远近、商业关系、投资关系等角度,分析了中国与日、俄、英、法、美、德等六国的外交态势。其中写道:“又就四国所处地位而加以比较,则俄与英法,其本邦皆距我国甚为遥远,英法如由海道而来,为期在一月以上,由俄京以达我国边境,陆道约需五六日,试由日本长崎出发,以达我国上海,费时仅一昼夜而已,假设各国对我侵略压力之大小,与其对我距离之远近成反比例,则侵略我国最暴横之国家,当为日本,可无疑矣。”“由此足见六国之中,惟日本与我关系最深,利害冲突因亦最甚,其次为英俄,再次为美法与德。”“再就各国之形势论之,日本壤土偏小,人口稠密,国内食料原料,俱感不足,所需于国外之开拓与经营者,至殷且急,而其唯一之对象,即为我国。”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大河评价说:“胡焕庸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地缘战略研究先驱。”
如何打破“胡焕庸线”
我国人口地理学界有一条著名的“胡焕庸线”,其原创者就是胡焕庸。他于1935年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即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约为45°),线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为42.6:1,被后人称之为“胡焕庸线”。1987年,胡焕庸根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得出结论,我国东半部面积占目前全国的42.9%,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57.1%,在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地区居住着全国人口的94.4%,西半部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5.6%。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又发现,“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比例,与70年前相差不到2%,但是,线之东南生存的人口已经远不是当年的四亿三千万,而是十二亿两千万。
“胡焕庸线”从提出至今已近90年。至今,我国近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近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地区也需要共享东部地区的发展成果,也需要走向城镇化和现代化。如何打破“胡焕庸线”所形成的“铁律”,这个世纪之问仍存在于我国改革与发展之路上。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