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两张网”密密串起“小确幸”
第4版:要闻 2021-11-24
上海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系列报道

“两张网”密密串起“小确幸”

10月31日晚,在接到相关疫情通报后的第一时间,上海多部门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在迪士尼乐园出口处为游客开展核酸检测 浦恭轩 摄

“不让一个人落下”。江苏路街道社区志愿者给老年人详细讲解“随申码”离线版的使用方法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一屏观天下”。临港城运大厅的大屏幕前,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各处动态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城市管理越来越智能。河道水环境监管用上了“无人船”,可实现隐蔽角落、人力无法到达区域的巡查 杨建正 摄

大城善治

一张出生证的通办,一个“离线码”的畅行,一栋老宅的新生,一场璀璨的烟火……这些看似彼此并不关联的温暖“小确幸”,由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这“两张网”密密串起。

2019年11月2日,总书记在上海首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两年多来,上海努力拼搏、争创最佳实践地,其中,“两张网”建设,让城市更加智慧也更有温度,打造人民城市善治的“上海样本”。

本报记者 杨洁

在上海的“人人”,有哪些舒心便捷的生活体验?不妨从小看到老。

迎接新生儿的“第一站”很暖心。长三角的新生儿上户口,如今可以跨省通办,省去来回奔波;“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已在“一网通办”上线,办理10个事项只要动动手指,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老年人出门,不会用智能手机也无妨,在纸上打印的“随申码”离线版,同样也能验证绿码顺利出行。

平凡日常中,逛街的人们可能想不到,近百年历史的高龄南京大楼竟然有了“数字孪生”,能够实时监测建筑隐患。偶遇突发事件时,大家也能淡定配合,且看迪士尼一夜完成数万人有序核酸检测,还有烟火治愈人心。

一网通办

麻烦一并“打包”

“原本数据交换是用光盘来流转的,一个月一次。以前的‘绿皮火车’,现在提速为‘和谐号’!”这是市残联教育就业处副处长陈栋渊对“残疾人保障金征缴一件事”最深的感受。

昨天,好消息传来——上海今年新推出12个项目加入“一网通办”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目前已全部上线运行。“残疾人保障金征缴一件事”就位列其中。通过归集7个委办局共3.45亿条残疾人相关数据,实现了1.5万跨地区残疾人就业信息跨地域互信互认。目前,在线申报残疾人用工的单位已达17280家、申报67419名残疾职工信息;征缴残保金已入库64.37亿元。

“高效办成一件事”,就是将百姓常办的跨部门事项一并“打包”。去年,上海推出小孩出生、医疗付费、企业职工退休等“15件事”,办件量迄今近200万件。

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三年来,上海“一网通办”已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大家越来越习惯在“指尖”办事、出示电子证照,不再重复打印提交政府已有的材料。企业办理各类证件,往往“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搞定。

作为上海首创的政务服务品牌,“一网通办”经验入选《2020年联合国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经典案例。在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的《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中,上海排名全国第一。“一网通办”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军,“随申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已经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具。

办事更方便的同时,“一网通办”不断优化,让服务更有温度。

手机界面看不清?随申办App上线“长者专版”,界面遵循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的页面设计及布局方式,更加贴合老年人的操作使用需求特性。

不会用智能手机?“随申码”离线版上线,服务老年群体与残障人士,打印在白纸上的“离线码”可以由工作人员验证通行,帮助弱势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不让一个人落下。

一网统管

实时“智慧体检”

疫情防控零感染、零发生、零事故,第四届进博会日前圆满落幕。无论是筹办国际展会、守护日常生活,还是迎战台风寒潮、抗击散发疫情,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都发挥效能,筑起一道“数字结界”。

一幕幕“科幻大片”,正在你我身边上演。在南京路步行街上,1935年竣工的“八旬”南京大楼,如今有了一栋1:1的数字“孪生兄弟”,各类感知设备实时采集着大楼的震动倾斜、温湿度、噪声等数据,反馈到黄浦区城运中心;现实世界中的所有人物、事件、道路设施等,都在这座数字大楼有了动态虚拟。各类城市智能体建设与应用场景,正在守护社区末梢安全。在田子坊,数百个烟感设备瞄准木质结构的消防隐患;在黄浦区春江小区,用上了智能化手段应对高空抛物,解决“悬空的痛”。

常住人口2487万、市场主体270多万、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00多公里、电梯24万余台、建筑总量13亿多平方米……面对超大的城市管理基数,上海正以“一网统管”为抓手,探索更加智能、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新理念和新路径。2020年9月,上海市城运大厅启用;今年5月,上海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上线国内首个“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对城市生命体进行“全时智慧体检”,助力实时监测、快速诊断、对症施治。

“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之外,“一网统管”更努力实现“治未病”“防未然”。

每年“双11”过后,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工作人员总要时刻打起精神,追在快递小哥身后,处理小区内堆积占道的矛盾。但今年,工作人员变得很淡定——通过“普陀区三大治理物流视角一张屏”创新场景,往往快递小哥还没到,街道工作人员的手机上,就能提前收到城运中心推送的“可能存在快件占道堆物风险”的预警信息。

“一网统管”还进一步赋能“智慧养老”,成为高龄独居老人的“安全守护神”。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就为辖区内的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水表仪,12小时内智能水表的读数一旦低于0.01立方米,“一网统管”平台会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街道和居委,收到信息警报,居委干部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

以人为本

温暖直达人心

一场暖心的烟火,本月初在网上刷了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短短数小时内,上海迪士尼乐园内的几万游客完成核酸采样,同时,万圣节巡游和烟花秀照常举行。

园区发布通知,来自4个区的600名医护人员半小时内完成集结,警察分流疏导,媒体及时发布信息,交通部门组织大巴接驳……烟火的背后,是上海部门和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与通力协作,各有职能分工又有充分授权,在临时应急中展现了上海“一网统管”的从容高效。

细数幕后细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重点提到了“以人为本”。“我们知道,游客会很着急想要回家,所以安排了200个检测工位;知道游客出了门不知该往哪儿走,所以门口有引导人员;知道这时候他们回家没有车,所以安排了大巴……”细致入微、恰如其分地提供了人们当下所需要的服务,人民城市的温度直达人心。

市民有需求,管理就有弹性。这在庆祝建党百年黄浦江光影秀的服务保障中,也可见一斑。面对11.7万人的峰值客流,多个部门线上通力配合、线下高效协同处置,现场管理甚至精细到一条横道线、一段楼梯的开放:客流量大时,人们需要按照原本设计好的路线排队通行;客流量小的时候,则让游客近距离直达平台。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也展露新时代市民的文明素养,自觉主动地呵护这座城市——迪士尼绽放烟火的同时,全市其他核酸检测点前也排起长龙,前两天入园的人们连夜出门,积极响应配合防疫工作;黄浦江光影秀结束后,人潮散去,地上很干净,基本看不到垃圾。

这一幕幕,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软实力,更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人民城市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而人人都是城市治理的参与者。

善治之城,要让市民对管理“无感”,却对城市的美好生活、舒适度、安心度“有感”;使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技术赋能之外,“两张网”彰显人民城市的应有之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