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张锦渭
这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发生的真实故事。我曾亲眼见到,游击队员住在我家,机智勇敢打击日寇和伪军。
事情还要追溯到1942年5月,日军为摧毁我沿海机场群,发动了浙赣会战,我的家乡义乌沦陷。
我家位于义乌县楂林乡杨塘岭村,是一座大山深处的村庄,南北均靠山,村中间有一条弯弯的山路。全村20多户人家的房子,就掩映在绿树丛中。这是一个隐秘的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很少有外人到村子里来。沦陷后,由于地形特殊,日本鬼子也没敢在我村设据点。
然而,距我们村庄3里路远的繁华乡镇楂林,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那里驻扎了数百名日伪军。我外公家和姑妈家就住在楂林,村里老百姓也有亲戚住在楂林,采购油盐酱醋生活用品,卖一些农副产品,都要去楂林。从杨塘岭去楂林,有一个咽喉要道,就在一个大池塘边,一边是水,一边是绝壁,日本鬼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碉堡,机枪口正对着路口,池塘边路口有日军站岗,旁边还有一只凶神恶煞般的大狼狗。无论大人小孩,经过此地,都要向鬼子鞠躬敬礼,稍有怠慢或动作不到位,就会被辱骂和毒打,甚至被狼狗撕咬。经过关卡的中国人,尝遍了当亡国奴的苦涩滋味,胸中充满愤慨。
1943年8月的一天深夜,我被激烈的枪炮声震醒。天亮后,听大人们说,是游击队夜袭了楂林,俘虏了一个分队的伪军,缴获了机枪、步枪、驳壳枪等武器。拔掉了楂林据点,游击队如鱼得水,我村及周边几个山村,均成为游击队的根据地。
我家有三开间二层楼房屋,楼上均为空房,平时放一些农具和稻谷,大人和小孩均住楼下,东南西北均有大门通往外面,便于紧急情况下的撤退。因此,我家成为游击队员常驻地之一。
一天傍晚,我看见大队长陈福明带领队员,在我家与大伯伯家相隔的弄堂中间进行化装,有的戴草帽,有的穿长衫,有的打扮成学生模样。化装好了,他们把驳壳枪往腰里一别,就匆匆消失在夜色中。政委江征帆夫妻俩也多次住在我家楼上,两只放稻谷的大柜上铺上草席,就是他们的床铺了。为了安全,天还没亮他们就去了另一个根据地。
鬼子的军需仓库被袭击了,从浦江高桥据点来的鬼子被打死了……胜利的喜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村里人无不拍手称快。
我姑妈的大儿子骆维照原本在外地读中学,经常回家拿衣服和学费,从1943年起就没回过家。1950年,江征帆回到义乌工作,给楂林乡带来消息说,骆维照在1943年就加入了义乌县抗日游击队,打鬼子,抓汉奸。1948年5月,在解放山东泰安时,骆维照英勇牺牲。从此,姑妈终于得知,儿子是为抗击日寇侵略、解放全中国而牺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