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云)“我是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每天上下课都要路过军工路,这段路经常在维修,雨天拥堵严重,晴天扬尘漫天……”“杨浦滨江风景很好,年轻人逛的时候喜欢通过朋友圈或微博与更多人分享,但是滨江驿站的网络信号很差,以致餐饮设施等便民信息查询非常不便捷,影响体验感”“我家儿子两岁,想要找个托育点,公立的已经饱和,私立的又太贵,希望能增加公立的托育点”……
昨天下午,在位于平凉路700号的杨浦区人民建议直播间和杨浦滨江沿线党群服务驿站等处,六位市民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畅所欲言,对2022年杨浦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提出自己的人民建议。相关部门代表当场回应:其中有的建议已列入实事项目清单,有的虽未纳入实事项目,但也将在明年改进完善。这样的积极态度令建议人纷纷点赞。
去年9月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成立以来,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政府实事项目是民心工程,为了真正实现“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区人民建议征集办联合区府办,共同开展2022年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网上公众征集。
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杨浦时报、微信公众号、“一线工作法”等多种渠道共征集到相关建议120条。经梳理分类,居民们在推进“美丽家园”、加强市政道路建设、增加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多,需求最迫切。梳理还发现,提出人民建议的市民具有很大的年龄和职业跨度,体现出“高手在民间”的特点,真正发挥了基层治理的“好参谋”作用。
在杨浦区过去一年多的人民建议征集中,已有逾三千人次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其中,针对四平电影院改造、长白松延“美丽家园”改造等征集到的不少人民建议都已付诸实施。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相关人士表示,今后将通过更便利市民的“人民建议直播间”、试点在社区中建立人民建议会客厅等形式,进一步将建议征集窗口下沉到基层,贴近居民身边,让居民有主动“发声”的地方。